正文 第36章 急於求成,草率行事(2 / 2)

事實表明,關羽北伐襄陽完全是一次草率的軍事行動,是負責策劃軍國大計的諸葛亮在決策上的一次嚴重失誤。《隆中對》中早就有“忍耐以等待最佳時機”的策略,但是諸葛亮最終缺乏耐性,不等“天下大勢有變”而急切北伐,這種治國之道,焉有不敗亡之理?

忍耐是一種境界,沒有頑強的毅力和平和的心態,是不能真正做到忍耐的。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能在忍耐中積累寶貴的經驗,然後腳踏實地走向成功。

忍,是一種生存智慧。所謂“忍辱負重”,隻有以平靜的心態麵對生活,對挑戰誘惑以及恥辱平靜對待,才能保全實力,得以生存。要知道,現在的忍耐,是為了將來的生存和崛起。

現實中,往往有許多人隻看到眼前的利益就急於求成,草率行事,孰不知這樣行事的結果隻能是由於對未來的事態發展缺乏準確的預測,從而將自己推入未知的境地中。同時“心急容易出錯”,所以這種行動的結果往往敗多勝少。

同樣,穩定發展也是一個公司應當遵循的商業法則,否則隻能因急於求成而喪失成功的機會。

所謂“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本來就容易導致決策上漏洞重重,而超出正常發展速度則會引起企業各方麵的失調和紊亂,降低資源利用效率。或許企業的急於求成會使產品的銷量或市場的擴展在短期內大幅增加,但是,隨著市場的運轉,滯後的企業體製必然會將企業所增加的一切重新拉回來。同時,由於急於求成者往往帶有“賭”的心理,所以大都會投入相當的資本,一旦出現問題,隻能導致血本無歸。

市場經濟需要適當地投機,它能增加經濟運作的活力,因一次機會而給企業帶來巨大利潤。但是,任何投機都應該建立在務真求實的基礎之上。市場機會雖然很多,但是它很少會光顧盲目草率者身上,“撞大運”的畢竟隻是少數企業,而大多數企業之所以能獲得成功,靠的都是穩步求勝,至少它們不會在重大決策和行動上急於求成,草率行事。

市場競爭不進則退,如果對市場前景沒有相當的把握,就應該謹慎發展,至少也應該估算行動所帶來的風險會給企業造成多大的影響;否則隻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去目標和方向,最終慘遭淘汰。

執行力是領導力的重要表現,也是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支柱。企業的命運最終掌握在領導者手中,決策、管理、統籌、規劃等所有重任都是對領導者執行力的具體考驗。隻有提高執行力,才不至於做“事後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