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行動與決策相悖(2 / 2)

事實上,決策的目的就是為了指導行動,製定決策隻是一個開始的動作而已,真正的挑戰通常是在“行動”階段。決策隻有通過行動才能帶來效益,所以按照決策采取行動就是無可爭議的了。然而,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行動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環境、內部機製,甚至突發事件等,都有可能讓企業在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改變方向,從而使得行動與決策不一致,甚至於相背離。

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或心理障礙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言不由衷”、“身不由己”等現象,或者幹脆在主觀因素的支配下“意氣用事”、冒然采取行動。同樣,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內外因素的幹擾,這正是考驗經營者執行力的時候,也是考驗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時候。那些堅強的經營者,都能領導自己的企業戰勝壓力,堅持決策的貫徹實施,所以他們最終取得了成功;而那些缺乏執行力的人,往往會在壓力麵前變得手足無措、方寸大亂,甚至對自己的決策輕易懷疑和否定,使得企業運營出現混亂局麵,這樣的經營者最終幹不了大事業,隻能在懊喪和懷疑中度過平庸的一生。

經營者的肩上擔負著更多責任,他們常要獨立承受因危機而帶來的壓力和恐懼;同時,市場競爭永遠是殘酷而多變的,隻要選擇了市場之路,就必須麵對來自各方麵的壓力。如果沒有很好的心理承壓能力,也不具備“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的勇氣和智慧,就沒有能力立足於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

執行力就是一種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個人能力,它要求領導者麵對壓力和困境不輕易動搖,保持行動與決策的一致性,不隨便在壓力和困難麵前屈服。

被譽為“領導聖則”的柯維理論的提出者史蒂芬·柯維告誡人們:“絕不要讓來自危險的恐懼壓倒了鬥誌,而要用強而有力的行動出擊。事實上,克服壓力和困難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行動。領導者隻有發揮自己堅持不懈的進取力,推動企業正常運轉,才能在運動作中解決所有難題,戰勝壓力和困難。同時,領導者的頑強執著還可以鼓舞整個團隊的士氣,從而發揮團隊的力量,使決策得以徹底的貫徹執行。”

當然,堅持和進取並不意味著頑固不化,隻有當行動與決策達到和諧統一的時候,才是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說,如果決策是切合實際而又能為公司帶來收益的,那麼就應該堅決貫徹執行;可是一旦隨著市場的變化和公司發展需要的變化而使決策跟不上變化,那就應該積極對決策進行修正和完善。當然,這也隻有通過具體的運作才能發現和解決問題。

有時候,由於各方麵條件的變化,需要在具體運作中采取以退為進的競爭方法,避開強勁競爭對手;或者暫時對某些決策的實施擱淺甚至中止,從而在具體的行動中發現表麵上與決策不合拍的現象。其實,這都是很正常、很普遍的,而且是企業發展所必不可少的競爭方式。從本質上講,以退為進不但不是“行動與決策相悖”,而且是行動與決策的完美統一,是執行力在更高層次的表現。

總之,企業的發展需要最切合實際的決策,也需要最切實有效的行動,隻有當行動與決策實現和諧統一,使決策與行動都為企業的前進服務時,才能創造出更高的效益,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企業的長盛不衰。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1 1>2”,這些“神話”隻有通過有效合作才能變成現實。隻有種下“誠信”的種子,才能收獲“雙贏”的結果;隻有同舟共濟、緊密配合,才能優勢互補、攜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