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無期”學習與“無字”之書(1 / 2)

未來的職場競爭將不再是知識與專業技能的競爭,而是學習能力的競爭。學習無止境,向競爭對手學習更是終身的事業。具備向競爭對手學習的能力,讀懂競爭對手這本“無字真經”,可以從中學到許多幫助自己成功的優秀品質。

西方目前流行一條“知識折舊”定律,大意說: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就會折舊80%。據《華爾街時報》的一項調查,目前美國人平均每隔5年就得更換一次工作,因為當你幹到長達15年左右的時候,你就已經跟不上工作崗位新的要求了,所以你必須從這個崗位上撤退下來,迅速完成知識技能的新一輪補充轉換和升級。

據此,有人提出“終身學習”的理論,即一個人的學習,不能隻限於人生的某一個時期,而必須終身學習。人的一切能力——為人處世、經營事業等等,都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要想事業輝煌人生成功,也隻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改變命運,創造未來的成就。一個人的前途、成就、幸福,歸根到底,取決於在他的身上所展現出的才能,這是他贏得一切的真正資本,而這才能,卻是靠不斷學習而積累到的。

著名台灣企業家台機電的老板張仲謀在某場演講過程中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當我回顧這幾十年的工作生涯,我發現隻有在工作前5年,用得到過去在大學、研究院所學的20%~30%的知識,之後的工作生涯,直接用到的部分幾乎等於零。”他說學校生活是“一場可帶走的盛宴”,但他強調這指的絕非是謀生知識的學習,走上工作崗位那一刻,真正的職業謀生學習才剛剛開始。

師曠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音樂家。一天,師曠正為晉平公演奏,忽然聽到晉平公歎氣說:“有很多東西我還不知道,可我現在已70多歲,再想學也太遲了吧!”師曠笑著答道:“那您就趕緊點蠟燭啊。”晉平公有些不高興:“你這話什麼意思?求知與點蠟燭有什麼關係?答非所問!你不是故意在戲弄我吧?”師曠趕緊解釋:“我怎敢戲弄大王您啊!隻是我聽人說,年少時學習,就像走在朝陽下;壯年時學習,猶如在正午的陽光下行走;老年時學習,那便是在夜間點起蠟燭小心前行。燭光雖然微弱,比不上陽光,但總比摸黑強吧。”晉平公聽了,點頭稱是。而師曠就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典範,他在晚年的時候,聽到一個年輕的樂師用一種新式樂器演奏了一支非常奇特而美妙的曲子,就帶著禮物,親自拜年輕人為師,學習演奏年輕人帶來的新式樂器,跟年輕人學習新的樂曲,從此更加得到人們的喜愛,直到去世,請他演奏樂曲的達官貴人還絡繹不絕。

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提出一個關於學習的新觀點:“不學習,就死亡”。他把學習視為日常必修課,他隨身攜帶一支筆和一個本子,把學習到的東西都記在上麵,並且每年花1/3的時間用在與國內國際優秀人士的交流,向這些競爭對手學習有用的經驗和工作方法上。

丘吉爾說過:“我無時無刻不在學習。”多麼富有含義的話,一個領袖級的人物,對學習都是如此的態度,何況我們普通的人呢?胡適先生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以端正人們的學習態度和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