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無所不在,職場競爭在不斷變化演進,因為精明的人士已經意識到競爭的焦點變了,從過去“少一個競爭對手,自己就能多得一份”的觀念轉變成與競爭對手共同創造一塊更大的蛋糕而分之。同行業之間如此,同事之間亦然,試想一下,從一塊更大的蛋糕上分食比起經過你死我活拚殺得來的更容易,也更多更大。
要想把一個蛋糕做大,我們必須學會尊重競爭對手,時時刻刻向競爭對手學習,隻有這樣,個人在職場中才能不斷提高,為自己一生的事業,畫上圓滿的句號。說到這裏,在本書即將結束之際,我們對本書的中心思想再進行一下總結式闡述,贈送給廣大讀者,以報答讀者對本書熱愛,同時祝願每個讀者都能把蛋糕做大,做一個完美的成功人士。
尊重差異,換位思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能夠尊重對方不同的想法,彼此相處的空間就會擴大。這就要求我們,並不是要求對方,事事要如我的意願、符合我的標準。而是,我們要學會從對方喜歡的角度來欣賞對方;從對方需要的觀點去接受對方。尊重自己、體貼對方,人們相處才沒有負擔。同時,它更能讓我們聽到來自不同方麵和不同層次的意見和聲音。人的一生能有幾個真性情的、性格各異的朋友,是一大幸事,他能使你避免或減少決策失誤。無怪乎有人說:“與所見略同的英雄溝通純粹是浪費時間。”所以,我們要試著去了解這些差異,並珍視、善用這些個別的天賦。
互相幫助,互補共贏。在動物世界,即使凶殘的鱷魚也有合作夥伴。公元前450年,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來到埃及。在奧博斯城的鱷魚神廟,他發現大理石水池中的鱷魚,在飽食後常張著大嘴,聽憑一種灰色的小鳥在那裏啄食剔牙。這位曆史學家非常驚訝,他在著作中寫道:“所有的鳥獸都避開凶殘的鱷魚,隻有這種小鳥卻能同鱷魚友好相處,鱷魚從不傷害這種小鳥,因為它需要小鳥的幫助。鱷魚離水上岸後,張開大嘴,讓這種小鳥飛到它的嘴裏去吃水蛭等小動物,這使鱷魚感到很舒服。”這種灰色的小鳥叫“燕千鳥”,又稱“鱷魚鳥”或“牙簽鳥”,它在鱷魚的“血盆大口”中尋覓水蛭、蒼蠅和食物殘屑;有時候,燕千鳥幹脆在鱷魚棲居地營巢,好像在為鱷魚站崗放哨,隻要一有風吹草動,它們就會一哄而散,使鱷魚猛醒過來,做好準備。正因為這樣,鱷魚和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你站在窗子裏看別人,別人站在橋上看你,你裝飾了別人的風景,別人裝飾了你的夢。”卞之琳的這首小詩,雋永而深刻。有一種悠悠情思令人遐想。簡單的文字,如工筆描繪出的一幅畫,細膩而自然的意境中蘊涵著互惠共贏的和諧與美好。
微笑競爭,攜手同行。時代讓競爭成為一個沉重的話題。雙贏小到個人領域,就是用美德為競爭鑲邊著色,讓折射的陽光照亮攜手同行的路程,讓競爭在微笑中把心靈放鬆,在合作中共同進步,在人與人關愛和睦,誠實守信中描繪出一幅和諧的生動圖景。競爭應該在合作的懷抱裏微笑。競爭體現著時代的特點,雙贏更是代表著一個民族和個人的高度!“風呼呼地吹著/月朗朗地照著/我和你奔跑在同一賽場上/我對你笑著……”微笑競爭,攜手同行,這是雙贏的智慧,更是人類和人生至高的境界。
學會寬容,理解體諒。寬容和忍讓是人生的一種豁達,是一個人有涵養的重要表現。沒有必要和別人斤斤計較,沒有必要和別人爭強鬥逞,給別人讓一條路,就是給自己留一條路。
什麼是寬容?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容是一種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寬容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生躍上新的台階。在生活中學會寬容,你便能明白很多道理。我們必須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麵。集中自己的智力,去進行有益的思考;集中自己的體力,去進行有益的工作。不要總是企圖論證自己的優秀,別人的拙劣;自己正確,別人錯誤。不要事事、時時、處處總是唯我獨尊;不要事事、時時、處處總是固執己見。在非原則的問題和無關大局的事情上,善於溝通和理解,善於體諒和包涵,善於妥協和讓步,既有助於保持心境的安寧與平靜,也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和諧和團隊環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