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人生蜘蛛般錯綜複雜,盤根錯節,因此對許多事不能太認真,太較勁。說話辦事太認真,不是扯著胳臂,就是動了筋骨,越搞越複雜,越攪越亂。順其自然,裝一次糊塗,不喪失原則和人格,或為了公眾為了長遠,哪怕暫時忍一忍,受點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數(樹),就不是荒山。有時候,事情逼到了那個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麵上給他個“模糊數學”,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也是“難得糊塗”。評職、晉級時,某候選人向你當麵指示處理事情的辦法,討你個“民意”,你明知道他不夠格兒,可又不好當麵掃他的興,這時候你該怎麼辦?不哼不哈,或嘻嘻哈哈,等到真正選舉的時候再認真,不失原則。人格呢,似乎也不失,當事人問到了,坦誠指出他不夠格兒的地方,當然問的人在少數,因為有時候,那不亞於自取其辱。“難得糊塗”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糾紛,又能保持人格純淨的妙方。
“難得糊塗”作為“牢騷氣”,原來就是緣於“不公平”而發的。世道不公,人事不公,待遇不公,要想鏟除種種不公,又不可能,或自己無能,那就隻好舉起這麵“糊塗主義”的旗幟,為自己遮蓋起心中的不平。假如能像濟公那樣任人說他瘋,笑他癲,而他本人則毫不介意。照樣酒肉穿腸過,“哪裏有不平哪有我”,專撿達官顯貴“開涮”,專替窮苦人、弱者尋公道,我行我素,自得其樂。這種癲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為一種“糊塗”。這種糊塗真正是“參”透、“悟”透了。所以當你麵對現實、要學笑容可掬的大肚彌勒佛,“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難容之事”,那就會進入一種超然的境界。
8、巧用語言,化敵為友
不要向你的仇敵找麻煩,隻要你心中有好的語言,並能巧妙的運用,那麼任誰也無法成為你的仇敵。
有人曾經說過:“假如你做自己的工作,不去理你的仇敵,有一天會有別人來替你對付他的。”
要知道,你向仇敵找麻煩,無異於找自己的麻煩,因為那可以浪費你許多時間和精力,使你錯過很多看風景的機會。
不過,你不理會他,不等於他也不理會你。如果你的仇敵偏偏要來惹你,那該怎麼辦呢?
有這樣一位農人,新買了一處農莊。這一天,他正沿著農莊的邊界走著,遇到鄰居。
“慢著,你看,”鄰居說道,“在你買進這塊地時,你同時買進了我對你的起訴。你的籬笆越了我的界限10英尺。”
這是一個可以延續數百年、造成世代仇恨的爭論的開始,因為由此造成鄰裏之間兩敗俱傷的例子,屢見不鮮。
可是,這們農人微笑著,“我本以為可以在這裏找到些和氣的鄰居,我也希望自己是個和氣的鄰居,你可要幫我的忙,將籬笆移到你指定的地點,費用由我來付。你會滿意,我也快樂。”鄰居看看界線,走來走去並自言自語。
那道籬笆始終不曾移動過,很可能成為仇敵的人也改變了。以後這位挑釁者成了一位友善的好鄰居。
看來,好的界限比好的籬笆更有力量。
仇敵也許看似渺小而又不足輕重,但又不得不小心。不要給出理由讓別人把向你報複作為事業。路口上那個賣報童是討厭些,每天早晨擾你清夢,糾纏你買他的報紙,但對他態度要好,不然,他會橫下心來苦幹,要發財,為著買下你正住著的大樓,將你轟出去。
不要因為那個打扮時髦的接待員擋了你的駕,不讓你進去見老板,而對好破口大罵。說不準,到哪一天,絲毫不需懷疑地,她和老板結婚了,也許,這樣做僅僅是為了對你報仇。
如何分辨各式各樣的仇敵,從而巧妙地避開他們,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生活藝術。
有位園丁曾在給華盛頓的農業部的信中寫道:“以我所懂得的一切,加上從書本上看到的,連同你們那些小冊子在內,所有關於如何除去蒲公英的方法我都試過了——可是,我在我的園子裏總是沒有辦法消除它們。”
他得到了這樣的答複:
“親愛的先生,假如你試了一切的方法而園裏仍然有蒲公英,你隻有一個辦法:學習去愛他們。”
這答複中,正包含著人生的道理。如果我們無法將生活中的仇敵一網打盡,那麼,我們就應該學會如何去愛他們。
9、讚美是天下最動聽的
美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有寒,讚美是人生路上的加油站,運用得當也許可以改變你一生的命運。
讚美別人是一種境界、一種風度,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尤其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似乎更為重要,因為女性通常是以情感來體驗生活的。作家裏昂梅爾遜和他的妻子夢絲是在2月23日結婚的,裏昂說:“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結婚的日子,因為那是在華盛頓生日的後一天。”但他的新婦卻說:“我永遠不會忘記華盛頓的生日,因為那是在我們結婚的前一天。”
法國上層階級的男人們,經常對女人的穿戴發出讚美,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而且一個晚上不止讚美一次,常常是好幾次。幾乎所有上層社會的法國男人都這樣,這是因為他們懂得讚美的重要,你的一句讚美,輕輕鬆鬆地使你成為社交場上一個很受歡迎的人。
讚美對於家庭婚姻也是不可少的。一個妻子或丈夫在適當的時候,說些讚美、鼓勵對方的話,也就無異獲得極具價值的婚姻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