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皮爾勃爵士和他年老的妻子一同赴倫敦一個戲劇界的宴會。當他們走進室內時。他就被一大群美人包圍了,因為他們都想給這個偉大的批評家一個好印象。然而,爵士卻掉頭對挽著他的臂的夫人說:“親愛的,讓我們找個清靜的地方坐下吧,今晚上你看起來是這樣漂亮,我想單獨和你談談呢!”
在這種場合裏,大名鼎鼎的爵士對年老的妻子有這樣一番讚美,無疑,他們的婚姻生活是令人羨慕和讚歎的。
小孩子得到鼓勵和讚賞,對他們的成長和日後發展,都是很有幫助的,就如給了他們一塊自信的基石一般。因為兒時碰到的事情並不多,膽子和勇氣也缺乏些,也就特別需要信心,哪怕父母和老師一丁點的誠懇的讚賞,也可能令小孩漸漸培養出好的個性,而且受用終生。
一位年輕母親曾講過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她的孩子常常因做錯事而受到她的責備。但是,有一天,孩子一點錯事都沒有做。到了晚上,她把孩子放到床上,轉身往樓下走去,突然她聽到孩子的哭泣聲,她轉回身去,隻見孩子正把頭埋在枕頭中,在抽泣中問道:“難道今天我沒有做一個好孩子嗎?”
“這一問就像觸了電一樣震動著我的全身,”年輕的母親說,“當孩子做了錯事時,我總不放過糾正她,但當她極力往好處做時。我卻沒有注意到。我把她放到床上時,連一句表揚鼓勵的話都沒有說。”
總之,讚美是世界上最具價值的營養品。恰到好處的讚美,是人與人交往的興奮劑,而且是一扇為你開啟的通往成功的大門。
10、逢人隻說三分話
坦率不是告訴你自己不留秘密,而是說話太多往往會禍太多,切記:禍從口出。
俗話說,“逢人隻說三分話”,還有七分話,在可不必對人說,你也許以為自己行得正,坐得端,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何必隻說三分話呢?
精明的人,的確隻說三分活,你一定認為他們是狡猾,是不誠實。其實說話須看對方是什麼人,對方不是可以盡言的人,你說三分真話,已不為少。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謂之失言,”對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暢所欲言,以快一時,對方的反應是如何呢?你說的話,是屬於你自己的事,對方願意聽你麼?彼此關係淺薄,你與之深淡,顯出你沒有修養;你說的話,是屬於對方的,你不是他的諍友,不配與他深談,忠言逆耳,顯出你的冒昧;你說的話,是屬於國家的,對方的立場如何,你沒有明白,對方的主張如何,你也沒有明白,你偏高談闊論,輕言可能會惹禍上身呢!所以逢人隻說三分話,不是不可說,而是不必說,不該說,與事無不可對人言並沒有衝突。
事無不可對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並不是必須盡情向別人宣布。精明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對人言,是另一問題,他的隻說三分話,是不必說,不該說的關係,決不是不誠實,更不是狡猾。說話本來有三種限製,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是,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說,非其人,你說三分真話,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時,你說三分話,正給他一個暗示,看看他的反應;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你說三分話,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擇地作長談,這叫做通達世故的人。如果你也想成為這樣的人,那就應該記住: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11、調侃自己也是獲得人緣的技巧
如果我們能夠在社交場合拿自己開開玩笑,既可以活躍氣氛,又能贏得他人的好感。因為你尊重別人,取笑自己,正表示你是把自己看做和他人一樣處於同等地位。
美國著名律師曹特是一位喜歡自我調侃的人。有一次,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在他登台演說時,先替他介紹給聽眾說:“他算得是我國第一位公民!”
曹特完全可以立刻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大模大樣地開著玩笑說:“諸位靜聽,第一位公民要開始演講了”。但是他如真那樣做,他便是一個沒人瞧得起的傻瓜了。
那麼該如何說呢?他不但要利用這個介紹詞幽默一下並且還要從中獲得聽眾的好感。他說:“剛才校長先生說的一個名詞,我起初有些聽不太懂。第一位公民——是指什麼呢?現在我才想到,大概他是指莎士比亞戲劇中常常提到的公民。這位校長先生一定是研究莎氏戲劇極有心得的人,他替我介紹時,一定又在想到他的戲劇了。諸位聽眾一定知道莎士比亞是常常把許多公民穿插在他的戲劇中,充任不關緊要的角色,如第一個公民,第二個公民之類,這些配角每人所說的話大都隻有一兩句,而且多半是毫無口才,沒有高明見識的人,但他們差不多都是好人,即使把第一第二的地位交換一下,也根本不會顯示有何不同之處。”
這真是一篇聰明絕頂,竭盡幽默能事的妙論!他把校長先生替他戴上的高帽子,丟給大家去戴,顯示自己是與聽眾站在一樣的地位。同時他的言語措詞也是高人一等。如果他改用一種莊重的態度,簡括地說:“校長先生說我是第一位公民,大概是在說我是一個舞台上的配角。”結果決不會那樣生動有趣,使得聽眾笑逐顏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