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3 / 3)

殺豬的說:“用鐵錘錘蛋錘不破。”

賣茶的說:“錘得破!”

殺豬的說:“錘不破!”

賣茶的不服氣,拿來一個雞蛋,用錘使勁打下去,雞蛋碎了。說:“這不是破了嗎?”

殺豬的說:“蛋是破了,可我說的是錘不破啊!”

這裏殺豬的用的就是指鹿為馬法。因為賣茶的明明說錘得破的是雞蛋,殺豬的偏偏抬杠說錘不破,而指的是鐵錘,致使賣茶的上當。

再看一個廣泛流傳的現代幽默:

某廠,有兩個工人在評價他們的廠長。

“廠長看戲怎麼總是坐在前排?”

“那叫帶領群眾。”

“可電影他怎麼又坐中間了?”

“那叫深入群眾。”

“來了客人,餐桌上為何總有我們廠長?”

“那是代表群眾。”

“可他天天坐在辦公室裏,車間裏從不見他的身影,又怎麼講!”

“傻瓜”,這都不懂,那是相信群眾嘛!”

誰都明白這兩位工人在心照不宣地指鹿為馬,指白說黑地諷刺他們廠長的工作作風。雖然顯得名不符實,但卻由此表現出了他們的精明。

指鹿為馬是不科學的,但是如果不是有意欺騙,雙方心照不宣地名不符實,則能體現出精明。

英軍總司令威靈頓在滑鐵盧大敗拿破侖後,得勝回到倫敦,當時舉辦了盛大而隆重的慶功晚會,參加這次宴會的不僅有各界社會名流、貴族紳士,還有許多參戰的軍官和士兵。

晚宴的菜肴十分豐盛,到最後在每一個人麵前都擺了一碗清水。其中一名士兵竟將這碗水端起來喝了一口,見此情形,在場的貴賓都竊笑不語。

原來這碗水是在吃點心之前用來洗手的,而這個士兵本是農家出身,根本不懂得這種宮廷裏的規矩,因而出了笑話,當時那位士兵羞得滿臉通紅。

此時,威靈頓端起這碗洗手水站了起來:

“各位女士們、先生們,讓我們共同舉杯敬這位英勇的戰士一杯吧!”一陣熱烈的掌聲後,大家舉杯同飲。

那位士兵和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被威靈頓公爵的人品、作風打動。

威靈頓公爵的指鹿為馬,不僅為那位士兵解脫了困境,也表現了他崇高的人品和精明。

138、移花接木偷換概念

語言是千變萬化的,其關鍵之處就是要懂得善移善接。

移花接木、偷換概念法就是把概念的內涵暗暗地偷換或轉移,概念被偷換得越離譜、越隱蔽,概念的內涵差距越大,取得的效果越明顯,也顯得更加精明。

精明是一種情感思維方法,它與人們通常的理性思維方法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對相同之處,人們不用細心研究,就可以自發地掌握;對於不同之處,許多精明人雖已掌握,但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以通常的思維方式去代替精明的思維方法,其結果自然是無法達到精明之意。

精明的思維和通常的理性思維至少有兩個方麵是不同的。一是在概念的使用和構成上;二是在推理的方法上。

那麼,概念在精明中有哪些特殊表現呢?  一般來說,人們進行理性思維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概念的含義要穩定,雙方討論的是同一回事。或者自己講的、寫的同一個概念的前提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成了聾子的對話,各人說各人的。同一概念的含義變過來變過去,也就是語無倫次,這是很容易發生的。

所以,邏輯學要求,說話、做文章、思考問題時概念要統一。這叫“同一律”,違反了這條規律,就是偷換概念。

由於同一概念往往包含著多層含義,尤其是那些基本的、常用的概念尤其如此,因此常常會導致概念含義的轉移。然而,精明的人就能把這樣的概念默默的轉移和偷換。

從前,有個財主特別吝嗇、而且很奸詐。長工們工作一整年不但拿不到一分工錢,反倒欠他不少債。因而再也無人肯給他幹活了。財主無奈,貼出告示,願出高價雇人幹活。

這時,有個叫李剛的年輕人,願意給他幹活,財主答應給他一年三十塊大洋的工錢。但是必須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別人不吃的東西你都得吃;二是別人不幹的活你都得幹。如果做不到其中的任何一點,就扣除全年的工錢,李剛全都答應了。

這天,正逢中秋節,財主家的祖先靈位前擺滿了各式各樣的供品。李剛從田地回來,看到滿桌供品,抓起就吃。財主氣壞了,要扣除他全年的工錢,可是李剛不慌不忙地說:“老爺,你不是說別人不吃的東西我都吃嗎?我看到供品在這兒放了一整天都沒人吃,所以我才吃掉。我正是按你的吩咐做的,你為什麼扣我的工錢呢?”財主一下就被問住了,也沒扣工錢和理由。

大年初一這天,財主又叫李剛出去幹活,並說:“別人幹什麼,你也幹什麼,總之不要呆在家裏。”李剛出門看見有一家死人在路邊挖墳坑,於是他跑到財主家的田地也挖了一個墳坑。財主知道後,氣得兩眼發直,破口大罵李剛:“你這喪門星,大年初一敗壞我家的財路,一個子也別想要,還不快滾!”可是李剛又理直氣壯地回答財主說:“是你硬要我今天去田地幹活,並說,別人幹什麼,我也幹什麼。你又為什麼不給我工錢呢?”

財主氣得沒法,知道李剛力大無比,弄僵了自己肯定要吃虧,隻好乖乖地照付了三十塊大洋給李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