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兩次對付財主的辦法用的就是偷換概念法。財主說的“別人不吃的東西”這一概念顯然不是指供品之類,而是指殘湯剩菜之類,李剛便巧妙地偷換了一下概念,以前者來代替後者。由於這一概念具有多樣性,財主沒有明確概念的內涵,又能怪誰呢? 同樣,“別人幹什麼”中的“什麼”也是一個多義性的概念,沒有確指。在財主的腦中,它當然不會是指“墳坑”一類,而是指別的活,但李剛同樣巧妙地偷換了概念,用幽默的智慧戰勝了吝嗇、奸詐的財主。
139、假癡假傻
假癡假傻,假癡假傻精明是表裏不一,表麵上既癡又傻,內裏高度機智,把過人的智慧隱藏於癡呆木訥的外表之中,讓對方通過表像,曲折地品味到濃濃的語言之妙。
假癡假傻法既要你不動聲色,還要你煞有其事,假戲真做,令人大吃一驚,產生問號,繼而另加思考,隨之完全領悟,發出會心的微笑。
應當注意的是,假癡假傻的背後藏著的真實意思,應當使對方略加思考後即能明白。如果對方百思不得其解,那就不能通過傻相而領會到精明之本意,精明也就無法構成。
在人際交往中,故作“假癡假傻”是高度的機智的產物,盡管對方和自己都知道其中的“癡”和“傻”,但客觀上會因其“癡言傻語”中所含的俏皮而引發精明諧趣。
一位姓馬的女生騎自行車不小心騎到了道路的左邊,正巧和迎麵駛來的一位青年相撞。那青年大概被撞痛了,火冒三丈,張嘴就嚷:“你學過交通規則沒有?騎車為什麼不靠右邊走?”
麵對青年的盛怒,女生即笑著答複對方:“如果所有人都靠右行,那麼左邊的路不就空著了!”
這句道道地地的“癡言傻語”引得對方“撲嵫嵫”一笑,滿肚子的火氣似乎都在笑聲中消散了。接著女生又笑著向對方表示道歉,兩個人客氣地分手了。一場衝突被女生的“假癡假傻法”所排解了。
假癡假傻法以“奇癡”、“特傻”的言語使人產生新奇鮮明的印象,迅速抓住人心,在笑聲中奉告某些意思,能使言談風趣,增強精明效果。
真癡真呆法的運用方式,一般是在講話或文章中以引用幽默故事的形式出現。如在即興發言或交談中穿插一二則,以增強講話的精明,引發諷喻、啟迪的作用。真癡真呆法以謬為真,實質愚蠢,其蠢言是愚行,雖一方甚至雙方均不知其謬,但人際交往中或讀者卻一眼就能看出其荒謬絕倫,有悖於常理,甚至不合常識。常理和常識是人際交往中不言自明的前提,而在故事或幽默中卻成了矛盾的焦點。
請看幾個真癡真呆的實例:
——有個蘇格蘭人,他在鑲牙後用偽鈔支付醫療費,因此被醫生告到了法院。在法院審訊時,此人申訴說:“牙科醫生給我安裝的是假牙,我當然要付假鈔。”
此話雖然荒謬,假牙可以代替真牙咀嚼,而假鈔卻不能代替真鈔流通作用。可病人錢迷心竊,說出這番癡言傻語,不過是自欺欺人,想蒙混過關。由於並非表裏不一,因此,屬真癡真呆一類。
——某電站外掛著一塊告示牌,上麵用紅色大字醒目地寫著:“嚴禁觸摸電線!5000伏高壓,一觸即死,違者法辦!”
告示的最後一句純屬畫蛇添足。既然“一觸就死”,何須“違者法辦”,人都死了,如何去“法辦”他呢?寥寥數言,尖銳地諷刺了那些思考問題不周密的人,揶揄之中包含詼諧,令人噴飯。
——小李走在街上,看見前麵一個很像他老朋友的人,便跑上前去,在那人背後重重地捶了一下。那人轉過頭來,小李一看傻了,原來是一個陌生人。那人責問道:“你為什麼捶我?”
小李解釋說:“我以為你是我的老朋友老張呢!”
那人餘怒未消,說:“即使我是那位老張,你也不應該捶得這樣重啊!”小李一聽頓時火冒三丈,大聲嚷道:“我把老張重重地捶了一下,跟你有什麼相幹呢?”
小李講話蠻不講理,荒謬之處,顯而易見,但他是蠢人發火,說的是蠢話,並非故意裝傻,所以,也屬真癡真呆一聽到這則故事,我們在笑聲中應對玩弄這類詭辯術把戲的人引起警惕。
真癡真呆法在民間故事中常被運用,那些智力上體力上有缺陷或並不強的,並不叫人討厭;相反,往往在陰錯陽差之間獨得好運,有時他們的缺點和毛病都會讓人覺得可愛。正因如此,真癡真呆的自我暴露,屬輕喜劇範疇,即使有所諷喻,其間敵意很少而善意很多。
清石成金的《笑得好》的上集有這樣一則貪財故事:
有一個富翁儲藏大米數倉,遇著荒年,農民出加倍的重利來借,他都嫌少不借。有人給他獻計,說:“將這些大米熬成粥借給窮人,每桶到期,好年成還飯二桶。逢到好年成,你的子孫又多,近處你可自去討飯,遠處你子孫去討。
本來這樣的高利貸是十分凶殘可恨的,但是由於這個主意竟是如此荒謬,把債主變成討飯的,因此出這餿主意的人不但一點不可恨,反而變得十分可愛了。
140、聲東擊西說話法
金蟬脫殼是聲東擊西法的靈魂。
聲東擊西,是一種更加含蓄迂回的說話技巧。目標向東而先向西,欲要進擊先後退。在回擊或反駁一些錯誤觀點的時候,這種技巧的運用特別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