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1 / 3)

這隻是一則笑話,因為推銷商為售出電腦,難免誇大其辭,對電腦的性能吹噓一通。麵對顧客的詰難,推銷商想隨意敷衍了事,不料卻落入顧客的圈套中,顯得十分狼狽。他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巧妙地利用“母親的丈夫”和“親生父親”二者間的不完全同一性,強詞奪理,為顧客生造出一個“父親”,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種強詞奪理未免有些過火,他自己雖能巧妙脫困,卻也可能得罪顧客,不免要功虧一簣。

推銷商的強詞奪理雖然運用稍嫌失當,可他的確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擺脫困境的說話方式:運用一些不成其為理由的理由,在適當的環境中就可以脫困。

當你一不小心掉入語言的陷阱而十分狼狽時,你可能無計可施,弄得臉紅脖子粗;可能憤怒或沮喪;可能手足無措。但是這一切都於事無補,你還得另想辦法。這時,客觀情境的嚴酷十分需要你調動思維的潛力,做出超常的發揮。因為你的精神處於一種十分亢奮、活躍的狀態,說出的話往往機智而又有技巧,讓人在笑聲忘記你曾有過的狼狽。

強詞奪理通常是你精神亢奮狀態過程中極易閃現的念頭俗話說:“從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來。”你在“理”上陷於被動,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把“理”奪回來,不管是“強詞”也好,還是“巧詞”也好,隻要能通過調侃自己或調侃他人而擺脫困境就行了。

144、找個借口巧脫困境

巧找借口可以有效地掩蓋你麵嫩的缺陷,助你擺脫難言的困窘,因為笑聲能掩蓋一切。不信,你就試試。

巧找借口說話指在處於困境中無計可施時,巧妙地尋找一個媒介讓對方明白自己的難堪,以便自己能借助它脫身。它反映著一個人的應變能力,也能很明顯地顯示一個人的精明程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生活中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情形出現,令毫無準備的你大吃一驚或十分難堪,有的人往往手足無措,陷於困境當中。精明的人就不一樣,他總會以智慧的眼光來對待它,從獨特的視角出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巧找借口就是他們慣用的一種方法,他們能夠在突發的事件中挖掘出一些可資借鑒的東西,並不失時機地將他一軍,從而在會心的笑聲中得到解脫。

一個夥子到未婚妻家吃飯,接受未來嶽父母的考驗。未婚妻叮囑道:“我家有個規矩,客人不能自己去添飯。你可得記住啊!”

小夥子答道:“飯來伸手,何樂而不為呢!”

誰知到吃飯的時候,未婚妻和未來的丈母娘隨便吃了一點就幹別的事情去了。而未來的嶽丈大人三杯酒下肚,話匣子打開,談得正眉飛色舞,哪裏還注意到這位準女婿的碗已空空如也。

小夥子見滿桌的美饌佳肴,舉著沉思,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他開口道:“伯父,你們打不打算修房子呀?”

“修倒想修,就是眼下木料緊張。”

小夥子見上了道,便接著說:“我有個朋友有批木料,還是柏木,最小的就有這麼大——”說著,他把碗一舉。

未來的嶽丈大人這才發現這位準女婿的碗是空的,趕緊叫道:“老婆子快添飯!”

小夥子轉危為安,又吃上飯了,便不再提木料的事,可是老頭還掛念這事。繼續問:“你剛才說的那批木料,他賣了嗎?”

小夥子夾了一口菜,吃了一口飯答道:“他先前沒有飯吃,打算賣,現在實行了責任製,有飯吃了,他就不賣了。”

一般臉皮比較薄的人初次去丈母娘家遇到這種情形,往往隻有按捺下蠢動的肚蟲,強忍饑餓,裝成吃飽的樣子放碗離席。禮數雖周,卻委屈了自己的肚子。這個小夥子就非常聰明,他巧妙地找到一個話題,讓老丈人感興趣,並借機展示自己的空碗,從而達到了目的。最後才隱約地說出談這個話題的動機,以顯出精明人的技巧,未來的嶽丈也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哈哈大笑之外,肯定會對這聰明的未來女婿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