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跟著厚黑學經商(3)(2 / 3)

由著名企業家、素有“電纜王”稱號的張文榮帶領的上海亞龍投資集團如今擁有淨資產12億元,年產值超過300億元。這樣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取得的,而是靠著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20世紀80年代後期,張文榮發現當時的中國電纜市場存在很大的需求空間,於是與國有大企業——上海電纜廠合作,建立了上海電纜廠亞龍公司。張文榮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與國有大企業合營也是上海未曾有過的先例。隨著經濟實力的慢慢積累和增強,張文榮又開始涉足電器、燈具等相關領域,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公司的產品一度打入浦東國際機場、市汙水處理工程等重點工程項目。經過幾年的發展,亞龍公司憑借較強的實力於1997年一舉兼並了國有企業浦東電纜廠。

亞龍集團規模不斷擴大,涉及領域越來越廣泛,涵蓋了工業、教育、房產三大板塊。但是張文榮仍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並沒有想讓三者齊頭並進,一舉取得巨大發展。他知道一個企業不可能過快地成長,急劇膨脹、急於求成就會出現泡沫;財富的積累也並非越快越好,欲速則不達,冒險投機取得的財富會在轉眼間化為烏有。

他在這三大領域之間做了明確定位,將工業作為公司的基礎和主打領域,因為他認為雖然工業產品利潤不大,但卻是長期穩定的基礎行業。中國的電纜產品與國外進口產品相比存在勞動力成本低的競爭優勢,再加上電纜電線科技含量低,即便外國企業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在國內生產,也不能與國內企業相比。房地產開發也為公司帶來了很多的利潤,占到了公司總利潤的70%,但是很不穩定,隻能進行短期投資,遇到市場飽和時就要及時退出。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樹立較好的形象,值得作為公司長期的品牌來經營。

亞龍公司能夠發展成為一家以工業投資、教育投資、房地產投資為主的大型投資集團,其發展過程都印證了張文榮循序漸進、穩紮穩打的策略的正確性。

能方能圓,唯利是圖

李宗吾認為,能方能圓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下去。方,是操守,是立身之本;圓,是策略,是處世之道。隻有處事能圓,才能以方立世。能方能圓不是鋒芒畢露,義無反顧,而是掌握分寸,有張有弛,寓“厚”於“黑”。

能方能圓是一種為人處世的藝術,隻有能方能圓的人才能成為為人處世的大師,才能成為生活的強者。能方能圓的關鍵,就是要清楚什麼時候要方,什麼時候要圓,千萬不要在該方的時候圓,該圓的時候方。掌握了方圓的“厚黑”之道,多在下屬的身上進行感情投資,不必用金錢,就可以把下屬籠絡得服服帖帖,為我所用。

張榮發出生於基隆,曾經擔任長榮關係企業董事長、菲律賓共和國總統經濟顧問、巴拿馬共和國總統顧問。

現任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基金會董事長。

20世紀60年代,張榮發在台灣建立了榮發集團,集團經過發展壯大,到20世紀80年代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海運公司,並涉足房地產、航空業、重工業等領域,目前航空業已經成為公司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張榮發在總結自己的成功之道時,說出兩條:管理出效率,人才出效率。

張榮發的成功之道,雖然淺顯易懂,卻蘊涵著“厚黑”

學的道理。第一條管理出效率,是張榮發以“方”的策略管理公司員工;而第二條人才出效率,則是他以“圓”

的策略管理員工。一個公司沒有嚴格的管理製度不可能獲得大的發展,這就需要公司領導製定嚴格的規章製度和獎懲措施,來規範員工們的行為,這就是公司領導的“方”;而一個公司要有奮發向上的企業文化,要讓員工以公司為家,這就需要公司的領導要關心員工,對員工進行感情投資,這是公司領導的“圓”。有方有圓,公司才能發展。

張榮發深諳此道,因此非常重視人才。他主張自行培訓,從本公司提拔、挑選人才,而不是從別的公司挖人才,這樣就給了本公司員工升遷的機會。張榮發的公司隻招初出校門的高中生或大學生,讓他們從基層做起。

張榮發在管理上借鑒日本的模式,兩排辦公桌並排在一起,互相之間熟悉對方的業務,一旦有人缺職可以隨時補上;公司員工要精,寧可花錢辦學堂或送員工出國培訓,也不多用一名員工。

張榮發對所有效力公司的員工一視同仁,他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全都在他的公司任職,但他們也要從基層做起。為了淡化公司的家庭色彩,進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他將公司40%的股份分給中級以上的管理幹部,使他們成為小老板、小股東,享有一種歸屬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