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跟著厚黑學經商(4)(1 / 3)

劉心遠在加州州立大學學習時就對電腦很了解,並預料到經銷電腦產品及零組件存在很廣闊的市場空間。

於是在1984年,他毅然辭去高薪工程師的職位,在紐約不起眼的一間倉庫靠自己一個人和一部電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電腦市場的變化是非常快的,這就需要劉心遠適應這一特點,迅速快捷地組織電腦零組件滿足市場需求,劉心遠靠著自己迅速應變的能力把生意做得很是紅火。

在美國電腦市場,劉心遠創辦的劉門國際公司用了短短六年的時間就取得了長足發展。營業額從1984年的50萬美元躍增到1989年的8900萬美元。美國權威性的媒體排名不斷閃現劉門國際公司的影子。如今公司規模不斷擴大,銷售據點遍及美國各州。

這一切都離不開劉心遠能“掌握變化”的經營哲學,正如他所說的:變化快是電腦業的本質,電腦產品的市場周期非常短,最快的可能隻有三五個月,因此如何在隨時出現的變局中迅速尋找到公司的利益點,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俊傑並非專指那些縱橫馳騁、衝鋒陷陣、無堅不摧的英雄,更是指那些看準時局、能屈能伸的厚黑型的處世者。厚黑經營者往往善於先采取“厚”的策略,在商戰中緊跟形勢,等待時機,引而不發,時機成熟時再一舉成功。相反,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規、不知變通或者反應遲鈍,就會遭到市場的淘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厚黑學指出,人們在實力微弱、處境困難的時候,最易受到打擊和欺侮,如果硬戰往往會一敗塗地。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采取“厚”的策略,忍下一時之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商業競爭是殘酷的,每一個企業家都不可能是商戰的常勝將軍,因為勝敗乃兵家常事。所以當你受到挫折的時候,不管是由於投資不慎、用人不當造成的,還是因為時局突變或者意外的災難造成的,都不應灰心喪氣,更不應該硬碰硬,而應該注意保存實力。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為了保存實力,以後再戰,要懂得暫時以退求生。隻要生命之燈尚未熄滅,就有東山再起的可能。一個優秀的企業決策家深知進退得宜的妙用,這也是有效地對付商戰中的厚黑學的一種策略。

20世紀60年代,日本日立公司為了擴大生產規模,花費巨額資金購買新建廠房建築材料,並添置了一些先進設備。

但是不幸的是,後來整個日本出現了經濟蕭條現象,許多商品都賣不出去,剛剛為擴大規模投入巨資的日立公司也遭到不利影響,生產的產品造成嚴重的積壓,削弱企業的經濟效益。麵對不利的形勢,是繼續投資,還是就此停止投資是擺在日立公司麵前的兩條道路。

日立公司經過集體討論,認真研究,認為停止投資雖然會給公司帶來一些損失,但是如果繼續投資的話,損失將會更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日立公司果斷選擇了後一條路,停止繼續投資。將資金轉移投放公司的其他建設,保存實力,等日後抓住機遇再圖壯大。後來的事實證明,日立公司的這一決策是正確的。

與競爭對手東芝電器公司和三菱電器公司相比,日立的營業額從1962年開始明顯上升,一直持續到1964年。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迎來了新的繁榮時期,蓄勢已久的日立公司抓住這次機遇,加大了投資力度,1967年投入了102億日元,1968年上半年投資達1220億日元。

由此帶動了銷售額和利潤的提升,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如今的日立公司已經不再局限於家電領域,成為日本信息產業中的巨頭,也成為世界500強之一。

決策的正確與否對一個企業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當企業處在危難關頭時,當機立斷,實行戰略轉移,才能化險為夷。隻要暫時得以脫身,就不愁沒有複出的機會。

巨人集團的史玉柱就成功地留住了“青山”,實現了後來的東山再起,迎來了事業發展的第二個春天。20世紀巨人集團曾一度遭受財務危機的困擾,債額之大是常人無法想象的,討債的人數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硬撐下去,不肯低頭,史玉柱就不會有第二次創業,就不會有再次抬頭的機會。史玉柱此時選擇了轉移,在珠海僅僅留下了一個空殼公司,退至外地成立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己在幕後做決策顧問。雖然他在這個公司的工商注冊中不占一點兒股份,但是他獲得了喘氣的機會,保存了東山再起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