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蠡照樣把長長短短、粗粗細細的蘆葦都買下。然後把蘆稈細的編成蘆簾,粗的壓扁織成蘆葦席,蘆花做成既漂亮又柔軟的掃帚拿到市場上出售。
冬天,漕湖一帶的農民將樹樁砍掉作為過年用的柴火,然後把剩下的裝到船上運到吳縣望亭、滸墅關一帶賣掉,範蠡照樣不管樹樁大小,把貨劣價低、形狀各異的都買下,然後把大的樹樁做成木榫,小的做成砧板,長的做成棒槌,再運到市場去賣以從中贏利。
通過以上範蠡的經商行為可以發現他與一般商人的最大不同是善於用辯證思維指導商務活動,而不是隻看眼前,就事論事。
範蠡指出:“故善治生者,能擇人而任時。”意思是說善於經商的人,不但要善於選擇人,也要善於抓住買賣的好時機。
另外他還指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
意思是說,在旱災時,要準備舟船待澇;在水災時,要準備車輛待旱,這是事物發展規律的要求。
正是因為範蠡能夠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才會運籌帷幄、決勝千裏。競爭激烈的現代商業戰場更需要這種商業眼光,一定程度上,商人的眼光決定著商人的未來,誰能做到高瞻遠矚,先行一步,誰就能在商戰中勝出,成為商界的“常勝將軍”。
果斷決策,製勝千裏
厚黑學觀點認為,在對手如林的商業戰場,要想抓住稍縱即逝的商機,必須當機立斷,果斷決策。正如兵書上所說:“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也。”猶豫不決,當斷不斷不僅會在用兵打仗方麵帶來禍害,也是現代商業戰略的大忌。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果猶豫不決,當斷不斷,在商場上隻會一敗塗地,無立身之處。因此,斬釘截鐵、堅決果斷是每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具備的素質。
出手迅捷,抓住時機
人們常說,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在競爭激烈的商業戰場上,每個人都會遇到許多次機遇,但是商機往往轉瞬即逝,能否取勝關鍵就在於在緊急時刻能否當機立斷,迅捷地抓住機遇。隻有在該出手時就出手才會使一個企業由弱變強、由小變大,甚至改變一個企業的命運,才不會貽誤商機,留下空餘嗟歎的遺憾。
以出版自傳體小說《曼哈頓的中國女人》而聞名的旅居紐約的美籍華裔商人兼作家周勵,初到美國時幾乎是身無分文。有一天,為了生活不得不四處奔走的她,騎著自行車在紐約第五大道穿行的時候,突然發現兩條用木珠串起的門簾從一家百貨商店的天花板上垂吊下來。周勵仔細一看,這個門簾是由韓商生產的,經打聽得知其價格是每條30美元。這時周勵想在中國木珠的成本費微乎其微。她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賺錢機會,並迅速做出決定:製作比韓國更物美價廉的門簾!
於是她同國內的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取得了聯係,要求定做相同功用的門簾,後來商談的價錢是每條6美元。即便進口到美國每條也不會超過20美元,完全可以靠著較低的市場價位奪得韓國產品的銷售市場。後來正如周勵所預想的那樣,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門簾不僅便宜,而且還大方漂亮,靠著這些優勢,周勵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將韓國產品擠出了市場,因此發了一筆大財。
周勵能夠取得成功,關鍵就在於她能夠從尋常的事情中發現機遇,把握機遇,立即行動。當然她之所以能夠從再普通不過的事件中把握機遇,還在於她對市場行情多少有所了解,假如她不知道將韓國生產門簾的價格與中國做比較的話,就不可能發現其中隱藏的商機,也許她還在為生計而四處奔波。
有時商機就潛藏在一些糟糕的事情中,但是由於人們此時所看到的往往是事情不好的一麵,而很少會往機遇這方麵考慮,從而錯失良機。1986年4月,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核泄漏事故。沙特、阿曼、科威特等海灣國家做出的第一反應就是禁止進口歐洲食品,以防止核輻射對人們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與這些海灣國家不同的是,澳大利亞等國家則借機為其生產的食品大作宣傳,使其食品天然衛生的特點深入人心,從而占領了歐洲產品的部分市場,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日本食品商也抓住這次機遇,進行防核食品的研製,同樣發了一筆“核災”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