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跟著厚黑學處世(2)(1 / 3)

在這樣的時刻,曾國藩要保全自己,就必須用行動來打消清政府的猜疑。因此,他在保留了一定力量的同時,對軍隊進行了裁撤,並且讓弟弟離開了是非之地,保全了性命。

李宗吾認為,曾國藩的韜光養晦之道是一種自我保護,是實現自我價值的生存之道。才幹是事業成功的基礎,但隻有在適當的場合、適當的時機表現出來,才是必要的。時時處處鋒芒盡露非智者所為,它隻會招致嫉恨和打擊,導致做人及事業的失敗。

成功者打開的那扇門

李宗吾認為,一個成功者,必須要善於使用權謀,去判斷和分析局勢,從而在紛繁的局麵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洞悉人性,洞察人心。隻有這樣你才能夠打開成功的那扇大門。古往今來的成功者,莫不如是。

剛柔相濟,樹立威信

李宗吾認為,身處高位的人,在處理對下屬的關係上一定要懂得厚黑法則,講究對人的藝術,既剛且柔,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才可以贏得屬下的尊重,獲得事業的成功。

開創了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曆史上是一個明君,他的馭人之術運用得極為純熟,這也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李世民稱帝後不久,就任命魏征為諫議大夫。魏征喜逢明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隻珍奇的鳥,很是高興,不停地把玩。但當他看見魏征遠遠地向他走來時,便趕緊把鳥藏在懷中。其實魏征早已經看見了,因此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鳥兒悶死在懷中。

魏征敢於犯顏直諫,經常在金鑾殿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頂撞唐太宗,弄得唐太宗很尷尬。但是唐太宗不但不記恨魏征,反而誇獎魏征說:“人家都說魏征舉止粗魯,我看這正是他忠誠可敬的地方!”魏征去世之後,唐太宗更是痛哭不已,認為自己少了一名良臣。倘若唐太宗臉皮不厚,忍受不了魏征的犯顏直諫,沒有“柔”術,那麼也就不會有“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麵了。

當然,唐太宗在馭人上並非一味采取“柔”的策略,必要時,他也會龍顏大怒,“剛”性十足。

尉遲敬德是唐太宗最為信任的將領之一,為唐太宗南征北戰、奪取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尉遲敬德性格暴躁,經常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

有一次,唐太宗在慶善宮大宴群臣,入席時,尉遲敬德發現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於是大為惱火,拉住那個人質問道:“我為大唐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你有什麼資格,敢坐在我的上席?”

那人還沒有說話,任城王李道宗就來勸說兩人,誰知尉遲敬德竟然揮拳打向李道宗,幾乎把當朝王爺的眼睛打瞎了。唐太宗十分不快,當場宣布罷宴。

事後,唐太宗把尉遲敬德叫到書房,對他說:“我讀了很多君王對待臣子的書,看到漢高祖的功臣能夠保住性命的極少,我因此很責怪他無情。所以我登基即位以來,總是想著善待功臣,不要濫殺忠良,使忠良之後能夠在我大唐延續下去。可是,現在你卻經常做一些違反法紀朝綱的事情。看來漢高祖並沒有什麼過失,韓信、彭越遭到誅戮,是他們自己咎由自取。我很想用正道來使國家清明,因此隻有通過適當而正確的賞與罰,才能夠達到這一目標。恩寵是有限度的,不恰當的恩寵,隻會帶來壞的結果。請你注意自我檢點,免得讓自己將來後悔。”

尉遲敬德聽完太宗的這一段話,汗如雨下,急忙向太宗請罪,從此自我收斂,不再恃寵而驕。

可見,唐太宗之所以被稱為一代明君,不僅僅是因為他會用人、善用人,更重要的是,他懂得馭人。對於直言善諫的魏征,他傾心相重;對於自恃功高的尉遲敬德,他責之深重。正是因為他懂得剛柔相濟以馭人的本事,因此他才能夠聚斂眾多人才,得到更多的支持,開創一個盛世的局麵。

真正的厚黑高手,必然是黑中帶厚、厚中帶黑的。

隻有黑沒有厚肯定不行,隻有厚沒有黑更不行。身居高位的人,在待人處世中,對下屬要用寬、信、仁、慈的策略來籠絡人才,用柔術束縛住人才的心;但同時,如果沒有法度,沒有限製,那些居功自傲的下屬就會貪得無厭、肆無忌憚,這就需要用剛性的條例去束縛,否則一旦成為習慣,就會對你的威信造成很大的傷害。剛柔相濟,才能不怒自威,受人尊敬。

酒香也怕巷子深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指古時候隻要酒家釀造的酒香、味美,不用宣傳造勢就能顧客盈門,財源廣進。但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沒有強大的宣傳攻勢,產品很難獲得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