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跟著厚黑學處世(3)(2 / 3)

李宗吾認為,葛周和孟嚐君是真正的厚黑之士,他們麵皮厚得非常人所能及,結果他們也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一個人如果容不得下屬對自己不尊敬,容不得下屬的敵意,更有甚者,容不得下屬的不同意見,這樣的人,身邊是不會有才智之人支持的,更不會有人願意為他死心塌地地賣命。

盛時為衰時計,平時不妨臉皮厚一點,胸懷廣一點,對你的下屬寬容一點,別把你那塊收攏人心的賢明招牌砸碎,這樣到了危急的時候,你才會得到更多的幫助。

未戰先算,多算取勝

李宗吾認為,一個成功者,謀略是很重要的。隻有善於使用謀略,在和對手爭鬥之前,用計謀來完善自己的計劃,你才可以更加接近成功,才能保證取勝的更大可能。

撥雲驅霧,直麵真諦

李宗吾認為,在鬥爭中,對手往往會用虛假的幻象來迷惑你,以求達到他所想要的效果。對於厚黑者而言,一定要學會鑒別對方的這種虛假之言,從而透過這種假象,看到對手的真正目的,這樣你才能夠進行有針對性的部署。

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揮師南下,征討荊州。當時荊州牧劉表已經病故,劉表的兒子劉琮投降了曹操。誌得意滿的曹操於是決定順江而下,消滅江東的孫權。他寫了一封信給孫權說:“我奉朝廷的旨令來平定地方,軍旗往南方一指,劉琮就自己把手綁起來,帶著荊州的士人來見我。現在荊州已經平定,我又整治了八十萬水軍,想和孫將軍在你的吳地打打獵。將軍意下如何?”

孫權接到這封信之後大驚失色,東吳老臣張昭認為,曹操的力量十分強大,是不可戰勝的,勸孫權早日投降。

孫權舉棋不定,十分苦惱。

孫權的將領周瑜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立刻從前線趕回了後方。他對孫權說:“我那些同僚們隻看到曹操的來信,就被嚇得魂飛魄散了。我認為,曹操從北方帶來的部隊,充其量有十五六萬,從劉琮那裏接收的降軍,也不過七八萬。他哪裏來的八十萬水軍呢?請主公給我五萬精兵,我一定擊敗曹操。”

周瑜的話給孫權吃了一顆定心丸,於是孫權決定和曹操決一死戰。

最終的結果果然不出周瑜所料,曹操在赤壁大敗,倉皇而逃。東吳不僅成功地守住了自己的地盤,更給了曹操沉重的一擊。

李宗吾把“赤壁之戰”勝利的結果,歸功於周瑜的慧眼。周瑜最大的成功在於,他沒有像其他江東的臣子一樣,隻是聽說曹操有八十萬人馬就灰心喪氣、放棄抵抗,而是冷靜地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從而拆穿了曹操所謂“八十萬大軍”的虛言恫嚇,看到了事實的真相,從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部署,一舉擊敗了曹操。

厚黑學指出,任何事物的表麵都存在著一層假象,隻有通過認真的分析和思考,你才能夠看到其本來麵目,使自己不至於陷入危險的境地。

漢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4年),曹操起兵攻打徐州,徐州刺史陶謙自知難以抵敵,便向北海相孔融求救。孔融請劉備同去救援徐州,劉備欣然同意,便帶領著數千人馬奔赴徐州。

陶謙見劉備前來救援,急忙將劉備迎入城中,並且盛宴款待劉備。

席間,陶謙見劉備氣宇不凡,有英雄之才,於是主動提出將徐州讓給劉備管理。劉備急忙推辭,不管陶謙如何懇求,劉備始終不肯應允。

後來,劉備寫了封信給曹操,希望曹操以國家大義為重,撤去軍隊。正好這個時候,呂布領兵攻打曹操的領地兗州,曹操不得已賣了個人情給劉備,退兵而去。

陶謙見外敵已經退去,於是再次向劉備提出讓徐州給他的事。

劉備說:“我應孔融的邀請來救援徐州,是為了國家大義。現在如果我為了私人利益而占據徐州,不是讓天下人認為我是無義之徒嗎?”眾人苦苦相勸,劉備就是不從。

陶謙沒有辦法,隻好說:“離徐州不遠的地方有個小沛,可以囤積軍隊。如果你不願意接受,那麼就請暫時駐軍小沛,以保全徐州。”劉備見陶謙不再逼迫他接受徐州,便欣然同意。

然而不久之後,陶謙病重,便派人去請劉備,第三次提出將徐州讓給劉備。

劉備依舊辭讓,陶謙以手指心而死。徐州軍民知道陶謙去世,都極力表示願意擁戴劉備執掌徐州的大權,關羽、張飛也再三相勸。至此,劉備才同意接受徐州的大權,擔任了徐州牧。

這就是“陶謙三讓徐州”的故事,它曆來被認為是證明劉備仁義寬厚的證據。然而李宗吾卻認為,劉備之所以數次推托,是出於他對於當時天下形勢的清醒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