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優柔寡斷浪費任何東西。
布利丹效應是從一個外國成語引申而來的。14世紀,法國經院哲學家布利丹,在一次議論自由問題時講了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一頭饑餓至極的毛驢站在兩捆完全相同的草料中間,可是它卻始終猶豫不決,不知道應該先吃哪一捆才好,結果被活活餓死了。”由這個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語“布利丹驢”,被人們用來喻指那些優柔寡斷的人。後來,人們常把決策中猶豫不決、難作決定的現象稱為“布利丹效應”。
“看清了再做”越來越成為一種理想狀態,而不會在現實決策中出現,因為當你看得非常清楚的時候,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可能看得很清楚了,那麼這個戰略方向就不可能孕育著“大贏”的機會了。因此,大致看清楚一個方向的時候,企業就必須全力進取,才能夠有所突破。
有這麼一則現代管理寓言,說有一企業家,隨著事業發展,手下人手日增,人多嘴雜主意多,逢事必爭個不分高下。企業家不知聽誰的好,根本無法形成決策,企業運行陷入癱瘓。企業家懷疑自己無能,不敢見人,整日閉門看報學經。這日,見報上介紹一個新產品,名日“決策機”,立即買來一台,並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這一來,凡有需決策之事,他進小黑屋叮叮當當按幾下機器,便回身答複“行”或“不行”。手下人不明就裏,直誇老板變得果斷英明了。一日,企業慶功,企業家酒後吐真言,英明者乃“決策機”也。手下大喜,既如此,我們何不把這個英明的鋼鐵家夥拆開來研究透了,仿製了來賣?說幹就幹,切割機開始工作,切開一層又一層,厚厚的彩色鋼板終於被切開,核心部件露出真麵目——硬幣一枚,一麵寫著YES(行),另一麵寫著NO(不行)。
實際上,在沒有全力進入新方向之前,沒有人可以準確地看清前行的道路,為了抓住機會,企業必須做出果斷的決策。有時候,企業甚至需要進行一場“豪賭”,這是企業最高決策者必須承擔的一項責任。在這個過程中,最怕的是“淺嚐輒止,四麵出擊”。“淺嚐輒止”,很可能在快要挖到井水的時候放棄,而並不能探索出真正的道路來。“四麵出擊”,隻會分散有限的精力和資源,而不可能找到未來的增長點。
凡是賭有贏也有輸,這是必然的現象。但如果長時間猶豫不決,代價可能更大。格魯夫在回憶英特爾轉型時談到:“路徑選錯了,你就會死亡。但是大多數公司的死亡,並不是由於選錯路徑,而是由於三心二意,在優柔寡斷的決策過程中浪費了寶貴的資源,斷送了自己的前途。所以最危險的莫過於原地不動。”選擇可能是錯的,但是不選擇的代價可能更高。嚴重地說,後者無異於一種慢性自殺。隨著競爭的損耗,企業的資源越耗越薄,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少,看起來選擇多元化的企業像是保留了“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權力,但實際上喪失的是在任何一點獲得突破的可能性。
那麼,決策者應用什麼對策避免布利丹效應呢?那就是果斷選擇後全力大賭。企業必須果斷地抓住時機,確定新的行進方向,集中所有資源不遺餘力地向新方向進發,這是一位優秀決策者應有的前瞻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