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蘭的示意下,石林則懂事的解釋了楊康安的父親楊平對石有良有救命之恩。
楊氏聽了要不是楊康安他爹,石有良早就沒了,心裏一陣暗怕,對於給楊家送米便沒有再說什麼。
秋收過了,冬天又即將來臨,楊氏又跟紫蘭學著做酸菜、泡菜、辣白菜,在這裏長大的楊氏自是對大山的熟悉不亞於紫蘭,上山挖野菜,采蘑菇,摘果子,拾毛栗子……都相當的積極。楊氏知道自己並不是貪嘴,隻是對於能跟丈夫一起上山,感到高興而已。自從嫁人後,楊氏覺得自己事事順心,雖然丈夫偏心兩個孩子,但對自己也挺好,早先在家裏的時候,忙得不行的時候自己也是需要下地的,可是嫁人後,即便再忙,丈夫也憐惜自己,不讓自己下地,出門稍微重一點的東西都是自己背,對比弟弟無意識聽到的嫁給陳秀才的田地主家的姑娘,楊氏覺得自己過的舒坦多了。陳家就算兒子考上了秀才,娶了地主家的姑娘,可也沒有自家舒服,一大家子糾纏在一起,就算有秀才娘子陪嫁的五畝地,可是人多,陳秀才還有好幾個兄弟姐妹,父母也不是多講理的,總之陳家的日子亂得不行,時不時鬧些事讓人看熱鬧。
對於楊家熱衷看陳家熱鬧這一點,石有良紫蘭表示理解沒多說什麼。
今年的糧食石有良沒有打算買,來年還打算去做吃食賣呢,裝櫃的時候,紫蘭依舊給裏麵偷加了一點,但是量不大,所以並不引人注意,看著所有糧櫃都裝得滿滿的,甚至還多出不少,一家人在心裏的幸福那是不言而喻的。
秋耕過後,石有良又在院子裏挖了一個專門儲備動物夥食的地窖,地窖裏堆滿了牛草豬草之後,石有良去了趟冀城勘察地形,順便給家裏眾人帶來了不少禮物,出了糖呀、蜜呀、點心等之外,石有良帶了不少布跟棉花回來。楊氏摸著石有良私底下給他的一款柔滑的料子,心裏更是美的不行,她的手藝比起紫蘭自是差得遠的,但是有一點,她會納鞋底,這是紫蘭所不會的,所以紫蘭就讓她多納一些鞋底,自己給眾人做新衣。紫蘭早就被練出來,做棉衣的速度很快,棉衣又不用繡花,很快給大家就做好了。跟楊氏兩人還有做了兩床新的被褥。至於楊氏和自己的兩件新衣,紫蘭倒是費了些心思,簡單的繡了一下,樣式新穎,繡的花也是大大方方的,楊氏拿到新衣的時候,激動的眼眶都紅了,可是卻在看到紫蘭跟自己相似的衣服的時候心裏微縮了一下。
做完這些還剩一些棉花跟布料,石有良就提議給嶽父嶽母也一人坐身,不管是紫蘭還是楊氏就知道他買的時候,就把他們算在裏麵了。
十月的時候,楊家熱熱鬧鬧的將兒媳婦娶進家裏來,楊氏身上的新衣惹來不少羨慕嫉妒的關注,楊氏心中暗自得意不已。
穿著新衣的楊氏滿臉紅光,連帶著有新新衣服穿的楊屠夫兩口子也是笑不攏嘴的。楊樹的媳婦也姓王,是個清秀的姑娘,紫蘭從眾人笑容中就知道他們對這個姑娘很是滿意。於是痛痛快快的拉了弟弟,開開心心的叫了‘舅媽’,倒把新娘子羞得臉更紅了。
自從跟楊家結親後,紫蘭發現自家就沒有缺過豬下水,大棒骨這些東西,紫蘭會做,這些又不好賣,於是楊屠夫就都給女兒家送來了,順便再嚐嚐外孫女的手藝,跟被叫來的石爺爺,以及石有良三人一起,吃吃小菜,喝喝小酒,日子別提多滋潤了。
石奶奶說了無數遍浪費,可是每次小兒子家殺雞都叫她,她也麻木了,直到兒子養雞不是為了掙錢,而是吃,所以雞蛋照收,雞照吃。楊氏開始也覺得三五不時殺隻雞很浪費,可是低不了雞肉的好吃,雞湯的鮮美,逐漸的也就習慣了。
應女兒請求,石有良還在買雞那裏收了一大堆的雞翅,紅燒、蜜汁、香辣雞翅都曾經是紫蘭的心頭肉,看著啃著雞翅膀啃得不亦樂乎的紫蘭,石有良才覺得有個孩子樣,每過上半個月一個月的給女兒去收些雞翅膀。開始的時候,楊氏還會不經意說上兩句,結果時間一長,楊氏到底不笨,也知道隻要不牽扯兩個孩子,石有良對自己也是很縱容的,上回他說沒有吃過桂花糕,沒兩天就給自己買了。雖然還是有些心酸,但是楊氏到底是聰明人,並不想失去現在的好日子,對於石有良寵兒女的行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作沒有看見了,反正紫蘭在家裏的日子也沒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