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還應鼓勵孩子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體育是一種直接與人正麵接觸和競爭的群體活動,總是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參與才有意義,更重要的是,體育活動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也需要膽量。這膽量,正是人際交往所必需的一種要素。孩子一旦愛上體育,就會主動尋找對手,這種尋找,就是交際。合適的對手,往往就是具有深厚友誼的夥伴,多與之交往有利於提高交際能力。
3.鼓勵孩子帶同學回家。
父母要鼓勵孩子帶同學回家,並且幫助孩子熱心地招待他的同學朋友,提高孩子在同學朋友中的形象。父母的熱心會讓孩子的同學和朋友增加對孩子的好感,從而願意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朋友關係。父母也可以邀請鄰家孩子來家玩,讓自己的孩子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增加信心,學習人際交往的方法。
北京育英學校搞了一個有趣的活動叫“一日營”,就是讓七八個孩子到其中一個孩子家裏去生活一天。
這個活動非常受歡迎,不僅孩子們非常喜歡,家長們也非常樂意。
孩子們對去別人家住感到非常興奮,感覺什麼都是新鮮的。他們會跟其他孩子一起學習、娛樂、買菜、做飯。在這個過程當中,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規定孩子交什麼類型的朋友,應該允許孩子結交一些年齡不同、性格不同或者特長不同的朋友。例如,孩子結交了在寫作、繪畫或者音樂上有特長的朋友後,就等於找到了一位好老師,孩子在這方麵的才能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與不同類型的人打交道的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讓孩子獨自到同學或鄰居家去串門,也是一個鍛煉孩子交際能力的機會。串門做客,牽涉到寒暄、問候、交談和有關禮貌等的問題。孩子一個人去就成了主角,與對方的一切接觸都得由自己來應酬,這無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線,促使其考慮如何交際。家裏來了客人,有時不妨讓孩子出麵接待,特別是當客人或朋友與孩子年齡相仿時,家長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4.教給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孩子非常講究個性,要想與之保持良好的關係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父母可以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幫助孩子得到同學的友誼。這些交往技巧有:
(1)使用禮貌用語,如“謝謝”、“再見”、“對不起”、“沒關係”等,不對別人說粗話、做不禮貌的動作;
(2)孩子主動和同學打招呼問好,幫助可以打開友誼大門;
(3)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寬容同學的缺點和過錯,不為區區小事而斤斤計較;
(4)與人交往要注重給予,而不凡事注重回報;
(5)不無故打斷他人的講話,要認真聽他人說話,不心不在焉或隻顧做自己的事情;
(6)不在背後議論他人,也不打聽別人的秘密和隱私;
(7)真心誠意待人,講信用,不欺騙說謊;
(8)不用捉弄、嘲笑方式吸引別人注意,這樣反而引起別人的反感;
(9)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多讚美別人,不因為自己的某些特長而處處炫耀自己:
(10)與他人說話,盡量講一些兩人都感興趣的話題,不獨自一人說個不停而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11)同學之間交往盡量不要有過多的物質往來;
(12)不對自己的成績得意忘形,要體諒他人的感情;
(13)學會帶領其他同學參與到集體交往中來,組織大家圍繞一定的主題交流。
這些交往技巧能夠幫助孩子與人交往中獲得他人的好感。
培養孩子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個人隻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
——蕭伯納
有一次,聞一多先生給學生上課,他走上講台,先在黑板上寫了一道算術題:2+5=?
然後,聞一多先生問道:“大家誰知道二加五等於多少?”
學生們有點疑惑不解地同答:“等於七嘛!”
聞先生說:“不錯,在數學領域裏,2+5=7,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在藝術領域裏,2+5=10000也是可能的。”
說到這裏,他拿出一幅題為《萬裏馳騁》的國畫給學生們欣賞。
隻見畫麵上突出地畫了兩匹奔馬,在這兩匹奔馬後麵又錯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畫了五匹馬,這五匹馬後麵便是許多影影綽綽的黑點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