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穩定的、永恒的。在節儉習慣的影響上也不例外。現在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對提高了。消費水平也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這種變化並不意味著奢侈的開始、價值觀的扭曲,形成一味追求金錢、享樂、揮霍無度的腐敗風氣。家長整天挖空心思地穿金戴銀,纏裹名牌,以顯示自己的富有,那麼孩子必然會熏染上虛榮風氣,將注意力偏離以學為主的主業而走向享樂、奢侈的歧途。
“有錢難買幼時貧”,並不是讓孩子去過“苦行僧”的生活,而是為孩子創造儉樸的家庭環境,讓孩子繼承中華民族的儉樸美德。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節儉樸實的美德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吃得要實在
所謂吃得實在,就是以家庭聚餐為主要形式,以粗茶淡飯為菜單,注意調配各種營養成分。
2.穿著要樸素
穿著大眾化,既使相當富有,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長也該這樣去做。
3.教育孩子珍惜學習用品
珍惜學習用品,就是不要讓孩子因為寫錯一兩個字就撕掉一張紙,不要老是弄斷鉛筆芯。
4.讓勤儉節約的意識植根於孩子心中
對孩子不要過分的嬌慣
教育始於母親膝下,孩童耳聞之一言一語,均影響其性格之形成。
——伯雷
“為了培養孩子,我們花了不少錢,但女兒這兩年每次考試都‘紅燈高掛’,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這是一位姓李的幹部給一家報社打來的電話,訴說自己作為父親的苦惱。
老李在電話中介紹,他和妻子都是“老三屆”的畢業生,女兒今年16歲,目前在杭州一所普通中學讀書。夫妻倆對女兒寵愛有加,隻希望她能夠好好念書,考上重點高中。但事與願違,盡管女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未達到預定目標,進了普通中學。
老李和妻子並沒有責怪女兒,反而感到從前關心女兒太少了,心裏增添了一份內疚。他們想用錢來補償。老李是個機關幹部,但妻子開了一個服裝店,生意紅火,幾年下來,家中的經濟條件不錯。隻要女兒開口,父母毫不吝惜,每次出手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
出乎老李的意料,有了錢,女兒卻漸漸地變了。她把這些錢用在了買衣服、高檔旅遊鞋上。兩年來,她添置了“愛華”放音機、照相機、隨身聽,每個月光買磁帶就要用100多元。現在她在同學中已有相當強的“號召力”,同學聚會她慷慨解囊,同學生日她會送上一份精致的禮品。她好像成了“大姐大”,越來越嬌貴了。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直線下降。去年9門功課除體育及格外,其餘8門都隻得二三十分。看到女兒這副花錢大方、好吃懶做的模樣,老李夫婦曾嚴厲地指責過,但想不到女兒的臉馬上拉長了,從沙發上站起來,走進自己的臥室,狠狠地關上了房門,第二天怎麼也不肯開門。老李隻好打電話到學校,讓老師上門來勸勸她……
老李在電話中感慨地說:“女兒變成這個樣子,我們負有很大的責任,但現在孩子大了,我們真束手無策了。我現在既擔心,又無可奈何,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才能把她的心思拉到學習上去。”
他們的女兒所以會變成這樣,是不是金錢害了她?是不是父母對她的嬌慣造成的,把她養成這樣一個容不得別人批評的嬌小姐。由此說明父母的過分嬌慣,是滋長孩子不正常自尊心理的一個原因。
那麼,怎樣做到對孩子不過分嬌慣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對於孩子這種不正常自尊心理,家長應耐心說服教育,講清楚這種壞習慣的危害。
2.在金錢上應予控製,做到該給的時候給,不該給的時候不給,即該給一分不給一角。
3.從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勁頭上下功夫,講些學習的好處、學習的作用,並用成功人士的事跡教育開導孩子。
4.做到幫助孩子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用感情感化,而不是用金錢刺激。
培養孩子勤儉的習慣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孔子
勤儉節約既是對創造財富的勞動者的尊重,也是對用自己血汗錢購買物品的父母的尊敬。勤儉節約不僅使家裏的各種東西充分發揮作用,而也有利於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但是,現在孩子們花錢大手大腳的情況相當嚴重,其中的大部分錢是可以節約的。孩子手中的錢最終來源於父母,從根本上看孩子的浪費是父母約束不力造成的。
培養孩子節儉的品質,已越來越被許多父母接受。美國的山姆·摩爾·沃爾頓是個擁有85億美元的富翁,但是他卻住在一座小鎮上的普通房子裏,平時開一輛舊福特車,穿著工作服,像一名普通工人,其生活也同樣樂趣無窮。他的後代常以此為榮,並繼承著這一良好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