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歡呼之後,大家挽起袖子和褲腿,爭先恐後地往樹上爬,可是王戎卻仍然站在原地沒動。同伴們都覺得很奇怪,大聲地問他:“王戎,你還呆在那裏幹什麼,你快點過來呀!”
王戎還是搖頭,說:“等會你們就知道原因了。”仍然呆在樹下未動。小孩們都笑王戎傻,有李都不會摘。
小孩人多,有的爬到樹上摘,有的把樹枝墜下來,按在地上摘。年紀小個子矮的不能爬樹,就在地上撿樹上小孩搖落下來的。直到樹上的李子一個不剩,小孩們才肯罷休。
摘完李子,小孩們坐在樹下高高興興地吃了起來。誰知,這個咬一口,連忙吐出來,那個咬一口,也連忙吐出來。原來這李子又苦又澀,無法入嘴。吃一個是苦的,連吃幾個也還是苦的。咬多了,口中難受,大家都不斷地吐苦水。
這時,王戎慢慢悠悠地信步走來,得意的看著大家,說:“怎麼樣?好吃嗎?”
有個小孩也很聰明,說:“好吃極了,來,給你嚐嚐。”說著就遞一把給他。王戎沒有伸手去接,小孩硬塞在他手裏,王戎便把李子扔在地上,說:“不吃,我知道李子是苦的。”
小孩們十分驚訝,齊聲問:“你怎麼知道這李子是苦的?你以前吃過?”王戎說:“我從來不知道這裏有棵李子樹,更沒有吃過。不過你們也不動動腦筋,長在路邊的李子樹,結了這麼多的李子,而沒有入去摘它,必定是棵苦李子樹。如果好吃,早就被過路的人吃完了,還輪得到我們嗎?”
小孩們聽後,都對王戎的善思佩服得五體投地。
王戎思考問題是很合乎邏輯的。他能迅速得出正確的判斷;路邊無主李子無人吃,那必定是苦的,這是大前提;這棵無主李樹長在路邊無人吃它的果實,這是小前題;因此李必定是苦的,這是結論。這正是人們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思維形式及其規律。要使自己思考問題時少有差錯,就應該遵循它。
我們在麵對新鮮的誘惑時,千萬不要盲目地相信似乎唾手可得的利益,而應該多長幾個心眼,冷靜地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善思的良好習慣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給孩子多提供參加戶外活動的機會,提高觀察力。
千變萬化的自然界,五彩繽紛的田園生活,給孩子提供了廣闊的觀察天地,家長應該讓孩子走出家庭這有限的空間到戶外活動。清晨起床,家長可帶孩子看日出;下班回家,可以與孩子一同觀賞日落的景觀;節假日等閑暇的時間,可以帶孩子去公園賞花觀景、看動物,還可以參觀商場;按季節組織孩子郊遊,參加一些畫展、花展等有趣的活動,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進行觀察,提高觀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為孩子提供觀察的機會,選擇孩子容易理解的事物,循序漸進地啟發他們思考,使他們從小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智力。
2.鼓勵孩子多提問
當孩子提問,父母要立刻給予鼓勵,誇獎他肯動腦筋。這樣,隨著孩子提的問題越來越多,他的思考也會越來越全麵,視野會越來越開闊,思維力也會越來越強。
智慧的礦工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巴爾紮克
有幾個老礦工,他們終日在極深的坑道中工作。有一天,礦燈出現故障熄滅了。他們在驚慌之餘,到處找出路,一陣混亂的摸索後,誰也弄不清楚方向,幾個人走得精疲力竭,隻好坐下來休息。
其中一個建議說:“與其這樣盲目亂找,不如坐在這邊,看看是否能感覺風的流動,因為風一定是從坑口吹來的。”
他們就在那裏坐了很久很久,剛開始沒有一點點感覺,可是過一段時間後,他們心思變得很敏銳,逐漸感受到一絲微弱的風輕撫臉上。他們順著風的來處,終於找到出路了。
思考是人的生命存在的運動,思考停止了,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思考可以是政治的、理論的,也可以是社會的、人生的;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集體的;可以是民族的,也可以是世界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宇宙的;可以是宏觀的,也可以是微觀的……它是行動的準備。也是理論的準備,還是精神的準備。思考把機遇看作結果,機遇把思考當作等待。百分之百的思考,百分之一的成功。成功伴思考而來,思考為成功揚帆。我們善於思考,樂於思考。思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們積極的生命寫照。生命一日,我們就思考一日。日日思考,生命日日是運動的。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樂於思考的良好習慣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培養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好奇心並幫助孩子進行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小心嗬護孩子對環境事物的好奇心。平時要努力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有目的地擴大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使其思維活動能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更加積極地開展,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在思維過程中學會一些基本方法,如比較、分析、綜合、概括、抽象等,促進孩子思維能力較快地提高。這不僅提高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注意力,而且知道事物之間的內在聯係,發展了邏輯思維能力。
2.幫助孩子掌握多種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