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就要培養孩子掌握多種思維方法。一是求同思維:就是從同一來源探求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培養孩子進行綜合、概括思維能力。二是求異思維:就是從同一來源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維,培養孩子從不同的方麵,探索問題的各種答案的能力。三是求證思維:就是用學過的知識,得到的生活經驗,證明結論的思維過程,也就是培養孩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是直接思維:就是在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後,引導孩子一次性接觸事物的本質,然後再對事物的本質提出證明的思維方式,也就是培養孩子從目的出發,歸納出答案。五是認知思維:就是按照孩子的認識規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感知到理解,經曆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的思維,也就是培養孩子分析問題的能力。六是判斷思維:就是邏輯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也就是培養孩子的推理能力。七是逆向思維:就是一種敢於和善於突破思維常規束縛的反向思維式,也就是培養孩子尋根究底思考問題的能力。
跳出“非此即彼”的怪圈
我們可以由讀書而搜集知識,但必須利用思考把糠和麥子分開。
——富斯德
公司招聘職員,有一道試題是這樣的:
一個狂風暴雨的晚上,你開車經過一個車站,發現有三個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車的到來:第一個是看上去瀕臨死亡的老婦,第二個是曾經挽救過你生命的醫生,第三個是你的夢中情人。你的汽車隻能容得下一位乘客,你選擇誰?
每個人的回答都有他的理由:選擇老婦,是因為她很快就會死去,我們應該挽救她的生命;選擇醫生,是因為他曾經救過你的命,現在是你報答他的最好機會;選擇夢中情人,是因為如果錯過這個機會,也許就永遠找不回她(他)了。
在200個候選人中,最後獲聘的一位答案是什麼呢?“我把車鑰匙交給醫生,讓他趕緊把老婦送往醫院;而我則留下來,陪著我心愛的人一起等候公交車的到來。”
我們常常會被“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所限,自己“從車上下來”,拋開思維的固有模式,我們可以獲得更多。在創新的過程中,知識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是想像力的貧乏,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可以這樣說,人的一切發明與創造都源於想像力,充分展開你的想像,才能夠有與眾不同的想法,才能有與眾不同的收獲。
幹別人所不幹。這個世界上,創新就是成功之門。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形成某種程度上的思維定勢,以後再改變這種思維定勢就不是件容易事了。看到牙簽,就想到了是竹子做的,殊不知韓國人用土豆澱粉製作的牙簽不僅可以用來剔牙,而且還是可以用來吃的。據報道,啟發韓國人生產能吃的牙簽,是因為當時有些養豬場的豬吃了酒店混進竹子牙簽的殘羹剩菜,常有傷豬現象,於是一些聰明人就改用土豆澱粉製作牙簽了。多麼有趣而有益的創意呀。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
1.增加孩子的感性認識
孩子的想象水平是由他們的表象數量和質量決定的。任何想象都是以感性材料為基礎的,生活內容越豐富,越有利於想象力的發展。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為孩子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擴大他們的視野,“見多識廣”,不斷增加孩子的表象儲備,提高他們的想象能力。如認真學習語文知識,引導孩子閱讀、欣賞文藝作品,增強孩子對藝術的感受;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引導孩子觀察、認識自然界的植物的形態、結構等變化,以及小動物的叫聲、形狀、生活習性等。讓孩子在活動中廣泛地接觸事物。仔細地、全麵地、準確地觀察,培養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新奇感和敏銳觀察力,通過比較、分析、綜合積累,豐富他們的表象知識。
2.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想象是在孩子的語言調節下進行,通過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僅有想象而無法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樣想象的結果也會如無魚之水付之東流,孩子的思維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注重孩子的語言能力的培養,使孩子的想象變得更寬廣、深刻,更加富有邏輯性。如可以講故事給孩子聽或讓孩子講故事給家人聽,通過優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事物,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其想象力。
從籬笆上的木牌談起
不深思則不能造其學。
——楊時
法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瑪·迪梅普萊有一個美麗的私人林園。每到周末,總會有人到她的林園摘花,拾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帳篷,在草地上野營野餐,弄得林園一片狼藉,肮髒不堪。
管家曾讓人在林園四周圍上籬笆,並豎起“私人林園禁止入內”的木牌,但均無濟於事,林園依然不斷遭踐踏、破壞。於是,管家隻得向主人請示。
迪梅普萊聽了管家的彙報後,讓管家做一些大牌子立在各個路口,上麵醒目地寫明:
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傷,最近的醫院距此15公裏,駕車約半小時即可到達。
從此,再也沒有人闖入她的林園。
“私人林園禁止入內”和“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傷……”有什麼不同——有時成敗隻在於一個觀念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