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熱愛勞動(2)(2 / 2)

4.不要逼孩子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希望孩子做的,一定是能夠完成的,否則孩子就會灰心。

5.首先演示如何做,並和他一起做,然後讓他們自己做。即使孩子用自己的方法,也不要幹涉。

教育孩子愛惜勞動成果

勞動是一切有德的源泉,有價值的勞動同時是最崇高的勞動。

——聖西門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把吃不了的饅頭隨手一扔;故意把玩具娃娃的胳膊擰斷;也常見孩子搖晃小樹、踐踏草地;或在雪白的牆上亂塗亂畫;在椅子上任意踩踏,這些現象,成人看了十分心痛,而孩子自己卻滿不在乎。

郭曉萌從來不講穿戴,心甘情願地穿爸爸的舊褲子和爺爺的舊球鞋;她不挑食,不吃零食,不亂花錢;送賀年卡,她自己畫,還自豪地認為這比花錢買的更珍貴;她的學習用具一直用到修補了也不能再繼續使用的程度才換新的。一個鉛筆盒修修補補用了4年,連鉛筆頭也用爸爸曾經用過的鉛筆帽裝上繼續用;在家裏誰要是一時疏忽未做到人走燈滅,她會很快提醒;在學校見一些同學不愛惜學習用品,她心疼。當大隊委後,在學校成立“拾物招領處”,每周五放學後她主動去服務。

郭曉萌勤儉節約美德的養成,父母付出了不少心血。曉萌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在媽媽單位吃過午飯後,幾個阿姨問曉萌長大了幹什麼,她脫口而出:“當董事長,總經理。”她還振振有詞地說:“董事長多好呀,有那麼多那麼多的錢,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穿什麼就穿什麼,還能到處去玩……”大人們聽罷哈哈大笑。曉萌的媽媽卻為女兒滿腦子錢、吃、穿、玩的思想所震驚,她感到女兒這些思想如果發展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

有一天,曉萌在家吵鬧著讓媽媽給她買衣服,說原有的都不好、不美,不美的人就沒人喜歡。媽媽很生氣,但她按捺著心頭怒火,把女兒拉到懷裏,溫和地問曉萌:“那天,在公共汽車上搶座位把奶奶撞倒還罵人的女青年,穿得好不好?”曉萌說:“穿得太棒了!”媽媽又問:“媽媽單位的周阿姨呢?”曉萌說:“穿得特樸素!”“那你喜歡誰?”“我當然喜歡周阿姨,周阿姨每天中午都熱心照顧我們來吃飯的小朋友。”媽媽便一麵稱讚女兒分清了美醜,一麵進而誘導說:“這下你該明白了,一個人美不美,別人喜歡不喜歡,不在於穿戴,而在於有沒有好的品德。”

天長日久,曉萌漸漸懂得了父母所講的許多道理,認為做人要使自己內外都美,但不能追求自己經濟條件達不到的東西,即使經濟條件好,也不應浪費,隻有勤儉才能終生過好日子。

曉萌父母還處處嚴於律己,堅持自己四不做:不讓女兒做的不做,對女兒有不良影響的不做,不足為榜樣的不做,家庭生活中較大的開支未征求女兒意見的不做。媽媽要求女兒不追求穿戴,她自己就十分儉樸。她很少到商店買衣服,常常是自己動手做,不是買不起,而是要為女兒做榜樣。爸爸的一件背心壞了幾個洞,他和女兒一起補好後繼續穿。在曉萌的心裏,媽媽堪稱節約文具的楷模。從參加工作到現在20多年了才換過兩支鋼筆,每支筆不管筆杆、筆帽多麼破舊,隻要筆尖能寫字,就絕對不會換新的。曉萌的爸爸則是廢物利用的標兵,他經常將釘子、繩子、反麵能寫字的廢紙等物品收集起來整齊地放在櫃裏以備需要時用。

曉萌沒有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和對她的期望。她不光以自己的言行成為勤儉節約小楷模,而且還多次被評為市、區、學校的三好學生,也是北京市紅領巾獎章和全國萬名好兒童獎獲得者。

那麼,怎樣使孩子養成愛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呢?給家長的建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