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演講稿
哲學由希臘人傳到羅馬人那裏以後,就不再擴展了,因為羅馬人總是停留在學生階段。西塞羅在思辨哲學方麵是柏拉圖得學生,在道德學方麵是斯多葛主義者。愛比克泰德、哲學家安托尼都屬於斯多葛派,塞內卡是這一派得最著名代表。在羅馬人中間,除了留下《博物誌》的年輕的普林尼之外,沒有自然學者。
文化終於在羅馬人那裏消失,野蠻興起了,直至公元六至七世紀,阿拉伯人才開始致力於科學,使亞裏士多德(研究)重新繁榮起來。現在,科學又在西方抬頭了,尤其是亞裏士多德的威望,人們以一種奴隸的方式追隨他。十一世紀和十二世紀出現了經院哲學家,他們注釋亞裏士多德,無盡無休地玩弄機巧。人們所從事的無非是純然的抽象。經院哲學的這種似是而非的論究方式在改革時代被排擠掉了。折中主義者出現在哲學領域,他們是這樣一批自己思維者,這些人不委身於任何學派,而去尋找真理,並且一旦找到,就予以接受。
近代哲學革新,一部分歸功於對自然界的大量研究,一部分歸功於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結合。通過研究這些科學,在思維中形成的秩序業已擴展到原來世界智慧的特殊分支和部分以外。近代第一位,也是最偉大的自然研究者,是維魯拉姆的培根。培根在研究中踏上了經驗 的道路,注意到觀察和實驗對於揭示真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過,思辨哲學的革新究竟是從哪裏開始的,這還很難說。在這方麵,笛卡兒的功績不容忽視,因為通過提出真理的標準(他以知識的清楚和自明來建立這種標準),他對賦予思維以明晰性作出了很多貢獻。
但是,我們時代最偉大、功勳最卓著的哲學改革者,要推萊布尼茨和洛克。洛克試圖分析人類知性,指出哪些心靈的力量及其作用後於這種或那種知識。雖然洛克為更深入徹底地研究心靈本性提供了便利,但是他並沒有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他的處理方法也是獨斷的。
這種非常錯誤的、哲學思考的獨斷方法,為萊布尼茨和沃爾夫所特有。它帶有如此之多的欺騙性,以致有必要棄而不用,代之以另一種批判的思考方法。後一方法在於研究理性本身的活動方式、分析人類全部知識能力,並考察這些能力所能達到的界限。
自然哲學在我們的時代極為繁榮。在那些自然研究者中間,牛頓享有極高名望。近代哲學家不能自詡享有卓越的永久聲譽,因為這裏仿佛一切都在流動。一個人所建立的,另一個人加以拆除。
在道德哲學領域,比起古人我們並未走得更遠。在形而上學方麵,對形而上學真理的研究,我們似乎陷入迷惘狀態。現在對於這門科學表現出某種冷淡,因為人們好像引以為榮地把關於形而上學的研究,輕蔑地說成純粹無所謂的思慮。然而形而上學卻是本來的、真正的哲學!
我們的時代是批判得時代,必須從我們時代的批判的嚐試來看哲學,特別是形而上學將會成為什麼。
——選自《邏輯學講義》導言
康德生平和活動年表
1724年4月22日,伊曼努爾·康德生於柯尼斯堡。
1730年,入小學。
1732年,入中學。
1737年,母親去世。
1740年9月24日,康德考取柯尼斯堡大學。
1746年,父親去世。《論活力的正確評價》一書付印。該書於1749年出版。
1747年,康德在安德施牧師家當教師(在古姆比年附近的猶德早村)。
1750年,在休裏增少校家當教師(在奧斯德羅德羅附近的阿爾恩斯多爾夫村)。
1753年,在凱瑟琳伯爵家當教師(在勞登堡吉爾西德區)。
1754年,回到柯尼斯堡,6月發表《對一個問題的研究,地球是否由於繞軸旋轉時發生過變化》;8月發表《關於從物理學觀點考察地球是否已經衰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