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個例子就說明了我們為什麼要選擇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來投資的根本原因。
當然,有競爭優勢的企業並不能保證企業利潤一定成長,也有可能是下降的,因為企業在商業社會中並不是單獨體,還要受到行業狀況和經濟前景的製約,即使是競爭優勢絕佳的企業,在一個全行業不斷走向衰落境地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最終走向衰敗,上文提到的沃爾瑪如今就遇到了電商的競爭威脅。
當然也有很多行業中的企業,雖然它們沒有什麼競爭優勢,由於受益於行業的高速增長,其業績也會與行業最有競爭優勢的公司一樣高速成長,甚至通過激進的擴張策略反而超過最優秀公司的成長速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行業競爭處於初級階段,遠沒有達到激烈競爭的地步,隨著競爭對手的不斷加入,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在市場中一點一點地被有競爭力的企業擠壓,最終被市場淘汰。比如,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乳品行業高速發展,但時至今日,市場份額和利潤主要集中在蒙牛、伊利等少數競爭力強的企業中,很多地方小乳品企業不僅沒能分享行業的成長,反而不是倒閉就是在夾縫中生存。所以此時對於企業的選擇更需要專業的研究和判斷,這也是很多投資人盲目選擇企業而失敗的原因。
進而,沒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即使表麵風光無限,可能也隻是曇花一現,這也恰恰驗證了那句經典的話——“隻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在行業麵臨激烈競爭和周期波動時,這些企業往往會最先被淘汰,表現在業績上就是利潤下滑,甚至虧損、被收購或破產倒閉,這就是大部分企業的結局,而在股價表現上,如果你沒有在企業發展的最輝煌的時候撤出投資,那麼無論你前期有多少倍的收益都僅僅是“紙麵財富”,最後仍會讓你血本無歸。
我們都看到了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微軟、穀歌等公司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展為偉大企業,進而成為美國曆史上有名的大牛股,卻不知在它們背後還有多少被淹沒甚至失敗的小企業。“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本應用在戰場的警示之言,我覺得一樣可以用在商業領域,縱觀A股市場,那些即使經曆了大幅下跌,如今估值依然很高的創業板、小盤股裏的企業,難道真的值得廣大投資者傾注如此之多的期望嗎?殊不知像微軟、蘋果這樣的公司可能在全世界範圍內幾十年才出現一家,上萬個競爭公司中才能成就一家。而在中國目前的股票市場裏又有多少企業具備這種持續的競爭優勢和深度的護城河呢?該到大家冷靜思考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