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國戰地觀察團的報告,中國留德學習軍事人員的表現,索林伯格的軍事觀察團屢次發回的“清國陸軍最新戰術成果”以及魯登道夫在接觸此次實兵實彈演習計劃的感悟中,他對中國陸軍的觀感首先是——強軍,非要加上一個定語的話,才是弱國的、新生的強軍。
私下裏,魯登道夫會拿中國陸軍與德國陸軍相比較,他能得出一個結論——德國陸軍在戰術革新上太保守了!中國陸軍有頗多的創新戰術,卻受限於高司機製尚未理順,大軍團作戰組織經驗不夠,創新戰術發揮戰力有限。但是,從長遠的、發展的眼光來看,中國陸軍用時間和戰爭實踐來解決組織問題之後,勢必會比思想保守的德國陸軍更具戰鬥力。
能夠近距離的接觸中國陸軍的演習計劃,目睹演習並得到楊將軍的提點,此行不虛啊!
心有所思,魯登道夫自言自語道:“但願,中國和德國能夠永永遠遠,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翻譯卻聽清楚了,趕緊大聲翻譯給楊格,楊格保持著主官的姿態,沒有做出評價。顯然,魯登道夫是受到了相當強烈的震動,才會發出如此感慨。是的,從長遠來看,人口眾多、戰略資源豐富、有新式陸軍為基礎的未來中國陸軍,肯定會比德國陸軍更有優勢。
自身強大,別人才會尊重你,才會跟你友好,而且世世代代、永永遠遠。
.................
地球是圓的,遠東的中國再向東,跨越浩瀚的太平洋便是美國了。
1897年的美國還籠罩在費城雷丁鐵路公司破產而觸發的經濟危機陰影下,這一次經濟危機讓美國資本和政府認識到海外市場對美國工業經濟的重要性,卻發覺要在當前的世界體係下獲得海外市場利益遏製此次經濟危機的蔓延,已經為時已晚。克利夫蘭總統使盡了渾身解數也未能讓美國選民滿意,失去了去年的大選,即將讓位於新任總統麥金利。
政壇高層的變動隻是美國經濟社會的表象,看似繁華的紐約街道上大量出現的遊散人員,以及美國西部某些州出現的“華人占據工作崗位,導致白人失業”的論調,讓整個美國似乎正在醞釀一場風暴。
威廉.杜裏克此時就漫無目的地在紐約街頭閑逛,希望上帝開眼給自己一個機會。曾經,杜裏克是有機會的,1893年,也就是雷丁鐵路公司破產的那一年,海灣石油公司項目經理威廉.杜裏克辭職了,手裏攥著風險投資公司的兩萬美元和自己的三萬美元身家,追隨石油大潮去到俄克拉荷馬州,加入鑽探石油,夢想一夕暴富者的行列中。在阿肯色河邊的塔爾薩城,他租賃了六英畝土地並設立了井架,多年的從業經驗讓他很快就打出了石油,但是,就在井架出油的當天......經濟危機爆發了!石油價格從22美分一桶暴跌到15美分一桶,風險資本立即暴露出凶殘的嘴臉,接管了杜裏克的井架,並********將可憐的杜裏克趕出了公司。
如今的杜裏克成了一文不名的窮光蛋,依靠朋友的接濟過活,成天遊蕩在紐約街頭碰運氣。
突然,他停住了腳步,目光在摩根銀行大門旁的牆壁上停留,那裏有一張似乎是新近粘貼上的啟事。
“中國,石油,招聘,年薪八千美元。”
不管了,中國在哪裏?杜裏克真的不太清楚這個國家的具體位置。中國有沒有石油?那也不是問題,隻要有人願意給杜裏克年薪八千美元,杜裏克就可以告別隨時會餓肚子的處境。看清楚啟事上的地址後,杜裏克又匆忙而厚顏無恥的在朋友那裏借到五十美分,乘坐火車直撲華盛頓。
幸運的杜裏克很快得到清國駐美墨古秘公使館的一位漂亮女士的信任,如願以償的得到了工作,又很快的拿著綠色的鈔票和亮閃閃的金幣招募了一大群“同病相憐”的“難兄難弟”,購買了必須的勘探、鑽采機械設備後踏上輪船,西渡太平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