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旅級進攻作戰】(2 / 2)

魯登道夫雖然是步兵出身,卻在柏林軍事學院深造的過程中掌握了炮兵作戰要領,成為合成參謀、指揮員。

隨著李道雍把105炮、75炮陣地加入作圖之列,他看懂了,也為昨天在281高地上向參謀總長楊將軍提出的那個問題而臉紅。

中國同僚把全軍所有的火炮分為四個炮群,各自擔負不同的作戰任務,又在每一階段的作戰過程中有分工、有合作、有彼此支援。在預定的突破142高地防禦地域的作戰中,加農重炮負責遠距離的重點炮擊,目標是敵軍在89高地和142高地主峰的火力點;完成該任務後,重炮還將承擔攔阻射擊任務。輕榴彈炮負責打擊第三道塹壕和反斜麵之敵,並在適當時候加入徐進彈幕射擊,作為伴隨徐進彈幕的重點射擊火力,主要打擊可能複活的堅固設防要點。36門75野戰炮和山炮負責徐進彈幕射擊,它們將在主攻營的尖刀連前方100米處編織出一道寬度為300米的彈幕,以每分鍾8發的射速,保障彈幕以每分鍾向前移動30—35米的速度向敵縱深的第三道塹壕線延伸。第四炮群是步兵營手中的新武器——60mm迫擊炮,在彈幕徐進射擊的初期,迫擊炮將加入對敵第一、第二道塹壕線的射擊,隨後作為步兵支援火力跟進尖刀連,對付可能在徐進彈幕中漏網的殘敵,推進到射程內對第三道塹壕和89、142高地遂行急速射炮擊。

“唰!”李道雍的動作很有力,幅度很大,在炮兵地圖作業完結之時,又在地圖邊劃了一根豎線,豎線下端標注了一個“0”,上端標注了一個“50”,隨即就開始向其他參謀人員發問。

魯登道夫伸手捅了捅翻譯,翻譯急忙道:“他們準備在50分鍾之內解決戰鬥,中尉正在詢問步兵、炮兵各營參謀,讓他們提供完成各自任務的概略時間表來。”

50分鍾內,要炮擊消滅地圖上密密麻麻標注出的目標,要組織出徐進彈幕射擊掩護步兵突擊,要以重點炮擊壓製在89、142高地主峰上的敵人火力,還要射擊必將增援142的敵援軍。任務很重,卻在整個炮兵作戰計劃圖和時間總線控製、分配下,有秩序、有邏輯的結合起來。如此,各炮連在作戰過程的各階段任務一目了然,接下來就是炮兵前觀測取詳細數據,炮指參謀人員在曲射戰法的條件下,進行大工作量的射擊諸元解算了。而步兵旅各部,則開始分解作戰任務,擬定到各營的作戰預令,並由各營擬寫到連的作戰預令。

他們,是如此組織步炮協同進攻作戰的!他們計劃中的戰法,是德國陸軍從觀察團報告中曾經看過卻無法解讀,是德國陸軍尚且打不出來的戰法!如今,中國陸軍把一切的秘密毫無保留的呈現在德國步兵少校麵前。

步兵少校幾乎就要失聲發出感慨的嚎叫,可德國軍官的榮譽告訴他,不能在中國同僚麵前失態,那樣丟掉是德國陸軍的顏麵。德意誌帝國陸軍是當今世界第一強大的陸軍!

帶著某種自尊和自卑,魯登道夫開始上下打量,以最最挑剔的目光想從指揮所裏這群熱烈會議的年輕軍官們身上找出這支軍隊的缺點,最後,他不得不承認,在師級建製單位的作戰組織指揮上,中國陸軍已經很不錯了。當然,這個結論可以用清日戰爭期間的遼東作戰和清俄邊境軍事衝突,以及現在目睹耳聞的這一切作為佐證。

接下來,魯登道夫帶著極大的興趣跟隨軍團屬炮兵旅級集群參謀長王玉堂少校去到炮兵指揮所,看到了令他瞠目結舌的一幕——全部參謀人員和指揮連解算軍官(士)們用一種叫做“算盤”的工具,一道道的,一個炮連一個炮連的解算預裝射擊諸元,那速度堪稱又快又好,比之剛剛開始接觸曲射戰法的德國陸軍重榴彈炮部隊的解算、驗算手段來,簡直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底下。

學,學漢語,學那個叫做算盤的簡單工具的運用,學中國陸軍的炮兵和步炮協同作戰戰術和指導思想!

溝通的首要條件不就是了解嗎?溝通的最有效方法不就是學習嗎?!從此時開始,魯登道夫徹底放下了世界第一陸軍強國少校軍官的架子,努力的謀求與這些年輕的中國同僚們打成一片......這,恐怕也是施裏芬伯爵元帥和楊格中將的意思。(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