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是什麼?”竇納樂當然清楚清國人的想法,日俄在朝鮮惡鬥,有了強有力的新軍支持,清國還不懂得趁機在朝鮮謀取利益的話,那清國從上到下都是傻子了!隻是日本人似乎沒有看清楚整個大局,清俄兩國之間肯定有默契,現在楊格擺明了是要在不得罪英國人,保持一個“信守承諾”國際形象的同時,報《馬關條約》的一箭之仇啦!
“清國人想要與俄國人分配朝鮮利益,按照清國目前的軍力和地理因素,清國極有可能將靠近對馬海峽的一半朝鮮利益讓於俄國,讓俄國人得到朝鮮南部地區的釜山等良港。“
竇納樂微微搖頭,小村壽太郎的話表明他還是缺乏遠見。
楊格哪裏是要與俄國人分潤朝鮮利益啊?!楊格明明就是刻意針對日本,借俄軍之力打擊日軍在先,最好能夠消耗日本海陸軍有生力量,而後,楊格就會盡起清國陸軍幫助俄軍驅逐日軍出朝鮮,再會同海軍攻擊日本本土!按照那日楊格在鞍山克虜伯的說法,中日兩國,不死不休!
算了,日本人太執拗,太短視,竇納樂原本想以李鴻章和楊格起矛盾的理由,說服日本暫時向楊格作出讓步,避免中日兩軍在日俄相爭期間起衝突,如此,英國還能竭力維持遠東中日兩國表麵上聯手抗拒俄國的局麵。可是,日本不讓步,第五師團開到平安道首府平壤,第二師團即將登陸、進占漢城,中日之間的矛盾在朝鮮問題上不可避免的要爆發了!
那麼,英國人該如何判斷遠東局麵並作出適當的處置呢?
竇納樂自問,日本人絲毫沒有察覺即將到來的巨大危機,執拗的拒絕楊格以“英國跛足戰略”和“朝鮮王國政府請求”之名進軍平安道,勢必造成楊格轉而與俄軍聯手。那,在清國新式軍隊和俄國遠東軍的聯合之下,日本人能贏得勝利嗎?顯而易見的,不可能!如果有一絲絲的可能,如果日本人在麵對俄軍時有充足的底氣,何須派出林董去俄國“尋求和平解決”之道,何須求助於美國出麵斡旋?
日本這顆棋子將在中俄聯合的局麵下消失,那麼,英國的遠東戰略就隻能寄希望於日本退出遠東角逐之後,中俄兩國之間會為了朝鮮利益以及對戰敗之日本的分割而產生矛盾。從而,以楊格為首的中國的新式軍政力量將成為未來英國遠東戰略的合作夥伴。
這,也正是楊格與竇納樂坐在機床腳邊說道的。這,也正說明此人在戰略上的把握能力已經強大到令英國在未來與之合作時,不能不保持戒心的程度。嗯…..未來,雖然還說太準,可保持一個有一定能力的日本,對牽製未來的楊格中國有好處。
帶著一絲絲的可憐和一點對未來遠東架構的思考,竇納樂試圖讓日本人作出小小讓步。
“小村先生,日本可否再次考慮改變清國新軍進入朝鮮的態度?”
“很抱歉,公使閣下,本人沒有得到大日本帝國政府關於此事的任何命令和授權。”
軍人出身的外交官竇納樂似乎看到,清國新式軍隊滾滾跨過鴨綠江,在平壤一線與日軍第五師團展開激戰。楊格肯定會那麼做,他主導的槍擊事件根本就是精心策劃的,時間恰恰在日本陸軍整軍而戰力最弱時,日本海軍可望得到兩艘戰艦對清國海軍擁有絕對優勢之前。
看著被人算計了還替人數鈔票的小村壽太郎,竇納樂微微搖頭表示遺憾,假模假式的就日軍登陸和元山軍情等問題與小村交談了一會兒,旋即送客。
牙山灣內,射手號的汽笛發出長鳴,緩緩駛向遼東半島。
竇納樂看到了未來,他必須在未來還沒實現之前就為自己的國家謀得足夠的戰略空間和利益。因此,在日本注定會敗得很慘的結局發生之前,甚至在結局尚未發生而且還未在戰場上出現任何征兆之前,他需要盡快的見到楊格,暢談遠東的未來。
牙山,1894年清軍登陸的地方。牙山東麵不遠處的成歡驛,清軍聶士成部與日軍混成旅團接戰而不敵,被迫撤退的地方。
竇納樂看著艦艉方向漸漸模糊的海岸,不由發出概歎:“三年河東,三年河西……牙山,這個名字注定了要與清國人聯係在一起,那,英國能眼看著清國就此強大起來嗎?”(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