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不但極為欣賞和推崇精明,而且是堂堂正正地欣賞、推崇,就像他們對錢的心態一樣。在猶太人的心目中,精明似乎也是一種自在之物,精明可以以“為精明而精明”的形式存在。這當然不是說,精明可以精明得沒有實效,而是指除了實效之外,其他的價值尺度一般難以用來衡量精明,精明不需要低頭垂首地在宗教或道德法庭上受審或聽訓斥。下麵這則笑話可以說最為生動而集中地顯現了猶太人的這種心態。
美國和蘇聯兩國成功地進行了載人火箭飛行之後,德國、法國和以色列也聯合擬訂了月球旅行計劃。火箭與太空艙都製造就緒,接下來就是挑選太空飛行員了。
工作人員先問德國應征人員,在什麼待遇下才肯參加太空飛行。
“給我3000美元,我就幹。”德國男子說,“1000美元我留著自己用,1000美元給我妻子,還有1000美元用做購房基金。”
工作人員接下來又問法國應征者,他答道:
“給我4000美元。1000美元歸我自己,1000美元給我妻子,1000美元歸還購房的貸款,還有1000美元給我的情人。”
以色列的應征者則答道:
“5000美元我才幹。1000美元給你,1000美元歸我,其餘的3000美元雇德國人開太空船!”
由這則笑話透露出來的猶太人的精明,用不著我們多說了,猶太人不須從事實務(開太空船)而隻需擺弄數字,而且是金融數字就可以享有與高風險工作從事者同樣的待遇,這正是猶太人風格中最顯著的特色之一。
令人意外的是,這不是其他民族對猶太人出格的精明的一種刻薄諷刺,而是猶太人自己編的笑話。
平心而論,猶太人並沒有盤剝德國人,德國人仍然可以得到他開價的3000美元,至於是從有關委員會那裏拿到的還是從猶太人那裏拿到的,這在錢上麵並沒有反映出來。至於猶太人自己的開價,既然允許他們自報,他報得高一些也無可非議,怎麼安排純屬他個人的自由,就像法國人公然對妻子與情人在經濟上一視同仁一樣。所以,在這則笑話中,猶太飛行員的精明並沒有越出“合法”的界限。
而且說實話,僅就結果而言,任何一國的飛行員要處於這種“白拿1000美元”的位置上,都會感到滿意的。但無論在笑話中還是現實生活中,他們都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甚至連想也不會想到,因為這種“過於直露的精明”在潛意識層次就被否定了:他們會為自己的精明而感到羞愧!
但從這則笑話本身來看,我們絲毫感覺不到猶太人為自己精明得“過分”而羞愧的意思,隻有一種得意,一種因為自己動出了如此精明甚至精明得無法實現的念頭而“洋洋自得”的心情。至於是否“過於直露”這種考慮,絲毫不能影響他們的精明盤算,更不能影響他們對精明本身的欣賞。他們把精明完全看做一件堂堂正正、甚至值得大肆炫耀的東西!可以說,對精明自身的發展、發達來說,沒有什麼東西比這種坦蕩的態度更為關鍵、更為緊要了。猶太人可以說就是在為自己卓有成效的精明開懷大笑聲中,變得越來越精明的!
6 成功不僅源於知識,而且源於智慧
根據猶太人的經驗,智慧源自於學習、觀察和思考,這或許空洞而簡單,但人最難做好的事情往往就是看似簡單的事情。
一是要學習。學習能磨煉人的心性和思維,隻有不斷地學習,才會讓人處於一種不斷更新完善的狀態中。猶太人視學習為義務,視教育為“敬神”,我們知道知識源於實踐和經驗,但個人由於受時空和自身的限製,不可能什麼都自己去實踐、去經曆,而更多地是來自於別人既有的經驗。書本無疑是知識的主要載體,它是新知識新技術和信息的倉庫,它豐富頭腦,也啟迪思維。因此,學習是使人睿智的第一條件。據統計,最近10年內發展起來的工業新技術,30%已過時,電子產品的壽命周期又縮短到了3年,“摩爾定律”更昭示人們信息技術的快速更新。在這樣一個多變的世界裏,任何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缺乏遠見和不求上進都是走向失敗的前奏。猶太人深明大義,不但自己不斷學習,更要求別人也要學習,特別是竭力培養後代的學習精神,讓他們成為文化素質較高,懂知識,樂於學習和進步的新一代。至於學習之法,猶太人認為:一是要善於找學習資料,切不可盲目為之;二是要有重點,不可平均用力,對精要部分要讀懂讀透;三是借腦讀書,作為上司,你可以讓下屬去讀你想要讀卻沒有時間精力或不值得花大量精力時間的書,然後讓他們把核心內容或要領歸納好告訴你;四是善於向別人學習、交流、討論,另外,電視、廣播、因特網都是學習的有效渠道。
二是要學會觀察。知識或許是死的東西,隻有我們將它用來觀察世界、分析問題時它才能“活”起來,知識通過人的感觀和思維與實在的事物和存在的問題或現象發生聯係時其價值才得以體現。所以,觀察是學會運用知識的重要步驟。
美國連鎖店先驅盧賓就是一個善於觀察的人。他最早在淘金熱中做一些贖買生意,以滿足那些淘金者的生活需要,後來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是,經過8年的經商實踐,並深入市場調查研究,他發現:商店不標價,靠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交易方法既不利於自己業務的發展,又總是消除不了顧客對商店的諸多不信任和猜忌;而且,由於價格不一且變化莫測,沒有一個參照的標準。針對這些情況,盧賓反複思考終於研究出一種經營方式,叫“單一價格店”,即對每一種商品明碼標價並按此價銷售。這樣,顧客一目了然,也一掃當時的商業欺詐行為,既增加了交易的效率,也贏得了顧客的信譽。於是,盧賓的單一價格生意非常火爆。隨著顧客的增多,他又發現,太多的顧客光顧造成了購物空間的擁擠,使得交易速度難以提高,而且也耽擱了顧客寶貴的時間;另一方麵,一個商店總有一個輻射範圍,讓太遠的顧客前來顯然不太可能。於是,他又發展了“連鎖經營”的方式,也就是多個店同貨同價,且店麵設計、布局、裝潢也相同。這樣,就等於將一家店開在了更多、更廣的地方,當然生意就越做越大。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盧賓的創新是對已有的銷售方式、營銷模式的一種拓展,一種突破;同時也是深諳銷售和顧客消費心理方麵的知識。盧賓為什麼能創新?因為他善於觀察、發現問題,進而能針對問題運用知識提供解決方案。
三是要學會思考。所謂“思考”不單是指對知識的理解、咀嚼,更是指對環境、對變化的一種反應。我們每天都在經曆著變化,也在耳聞目睹種種變動,可是,我們有幾人可以洞悉到變化的規律,預見到變化的趨勢呢?應該說,學會思考是人睿智的最高境界,它必須在知識被理解掌握而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基礎上才可能達到,並且還必須輔以敏銳的直覺能力和開闊的視野和胸懷。
華爾街的金融巨子JP摩根正是那種善於把握變化趨勢,具有非凡洞察力和遠見卓識的少數人之一。1871年,普法戰爭以法國戰敗而告終,法國因此陷入一片混亂,要賠德國50億法朗的巨款,也要盡快恢複經濟。這一切都需要錢,而法國現政府要維持下去,就必須發行50億法朗的國債。麵對如此巨額的國債,再加上一個變數頗多的法國政治環境,法國的羅斯柴爾德男爵和英國的哈利男爵(他們分別是兩國的銀行巨頭)不敢接下這筆巨債的發行任務,而其他小銀行就更不敢了。麵對風險,誰也不敢鋌而走險。這時,JP摩根直覺敏銳地感到:當前的環境,政府不想垮台就必須發債,而這些債務將成為投資銀行證券交易的重頭戲,誰掌握了它,誰就可以在未來稱雄。但是,誰又敢來冒這個險呢?JP摩根想到:能不能將華爾街各行其是的各大銀行聯合起來?
把華爾街的所有大銀行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規模宏大、資財雄厚的國債承購組織——“辛迪加”,這樣就把需由一個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分攤到眾多的金融組織頭上,這50億法朗,無論是數額上,還是所冒的風險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摩根這套想法從根本上開始動搖和背離了華爾街的規則與傳統。不,應該是對當時倫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資銀行的傳統的背離與動搖。當時流行的規則與傳統是:誰有機會,誰獨吞;自己吞不下去,也不讓別人染指。各金融機構之間,信息阻隔,相互猜忌,互相敵視,即使迫於形勢聯合起來,為了自己最大獲利,這種聯合也像六月的天氣,說變就變。各投資商都是見錢眼開的,為一己私利不擇手段,不顧信譽,爾虞我詐,鬧得整個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膽,各國經濟烏煙瘴氣,當時人們稱這種經營叫“海盜經營”,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針對這一弊端的。各個金融機構聯合起來,成為一個信息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的穩定整體。對內,經營利益均沾;對外,以強大的財力為後盾,建立可靠的信譽。摩根堅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摩根憑借過人的膽略和遠見卓識看到:一場暴風雨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JP摩根的預料,他的想法似一顆重磅炸彈,在華爾街乃至世界金融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說他“膽大包天”、“是金融界的瘋子”,但JP摩根不為所動,他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錯,他在靜默中等待著機會的來臨。後來的事實無疑證明了摩根天才的洞察力,華爾街的辛迪加成立了,法國的國債也消化了。摩根改變了以前海盜式的經營模式,後來又積極向銀行托拉斯轉變。此處無意去評析托拉斯的壟斷模式,但華爾街無疑從投機者的樂園變成了美國經濟的中樞神經,而摩根及其龐大的家族也成了美國最大的財團之一。
JP摩根的勝利不僅是知識的勝利,更是智慧的勝利。
7 機智是人生的百寶箱
猶太人的機智,堪稱世界民族之最,關於他們機智的故事,也不勝枚舉。
有個猶太富翁病入膏肓,死期已近,便口述遺書,讓人筆記:
“我將悉數財產留予送達此遺書至你處的忠實奴仆;我兒尤第雅,可由我之所有物中選擇一項。”
猶太富翁不久死去,奴隸得了財產,興衝衝地將遺書拿去給拉比看,然後同拉比一起去見富翁的兒子。拉比對富翁的兒子尤第雅說:
“你父親已將財產送予奴隸,你隻能取其中一件東西,你自己選擇吧。”
尤第雅毫不猶豫地說:
“我選擇這個奴隸。”
尤第雅既擁有了奴隸,又擁有了財產繼承權。
這個富翁非常聰明,他臨死時兒子不在身邊,便想出這條計策,否則奴隸會侵吞他的財產而不通知他的兒子。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兒子也是絕頂聰明的。
保守秘密是值得依賴的試金石,然而如何來保守秘密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常有人從甲處聽來秘密傳給乙,似乎是對乙很信任,其實他已經辜負了甲對他的信任。有位拉比說:“隻要秘密仍在你手中,你就是秘密的主人,但當秘密說出來後,你便成了它的奴隸。”上麵這個故事,那個臨死的富翁是最機智的人,他不但能保證奴隸將遺書送給兒子,而且還能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兒子而不被奴隸吞掉。同樣,拉比也是機智的,他並沒有直接說出遺囑中暗含的玄機,從而為富翁保守了秘密。當然,猶太富翁的兒子更是機智無比,聰明絕頂!回到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來,機智更是渡過難關、反敗為勝、絕處逢生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