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傾聽比說話重要(1 / 3)

1 長舌多嘴遭人厭

有一個猶太女人很喜歡東家長、西家短地道別人是非。

多嘴本來是女人的天性,但是她卻太過火了,以至於連平常饒舌的三姑六婆們都無法忍受,終於有一天大家一起到拉比那裏去控訴她的行為。

拉比仔細傾聽每一個女人的控訴之後,便要這些女人們先回去。然後拉比差人去找那個多嘴的女人來。

“你為什麼無中生有,對鄰居太太們品頭論足?”

多嘴的女人笑著回答說:“我並沒有杜撰什麼故事啊!也許我有一點誇張事實的習慣,不過我說的不是很接近事實嗎?我隻是把事實稍微修飾一下,使它更有聲有色而已。但是或許我真的太多嘴了,連我丈夫都這麼說呢!”

“你已經承認你的話太多了,好吧!讓我們來想一想,有沒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拉比想了一會兒之後,走出房間,然後拿回一個大袋子,他對女人說:

“你把這個袋子拿去,到了廣場之後,你就打開袋子,一麵把袋子裏的東西擺在路邊,一麵走回家。但是,回到家之後,你便要掉過頭來,把東西收齊以後,再回到廣場上去。”

女人接過這個袋子,覺得很輕,她很納悶,非常想知道裏麵裝的是什麼東西,於是加快腳步走到廣場去,到了廣場之後,她迫不及待地打開一看,裏麵裝的竟然是一大堆羽毛。

那是一個萬裏無雲的晴朗秋天,微風輕吹,令人覺得非常舒服。女人照著拉比的吩咐,一麵走,一麵把羽毛擺在路邊,當她走進家門時,袋子剛好空了。然後她又提著袋子,一邊撿,一邊回廣場。

可是,涼爽的秋風卻吹散了羽毛,以致所剩寥寥無幾。女人隻好回到拉比那裏,她向拉比說,一切都照拉比的吩咐去做了,但是,卻隻能收回幾根羽毛。

“我想也是的。”拉比說,“所有的馬路新聞,都像是大袋子裏的羽毛一樣,一旦從嘴裏溜出去,就永無收回的希望。”

於是,拉比的機智矯正了這個女人的壞習慣。

猶太人認為,長舌遠比三隻手更令人頭痛,假話傳久就會變成惡言,謠言足以隔離親近的朋友。因此,不要用嘴巴去發現看不見的東西。

同時,拉比們還告誡人們說:“遇到鬼的時候,你一定會拔腿就跑;同樣的,遇到馬路消息時,你也要快速地逃。”

猶太人認為,當所有人都不再在背後道人長短時,一切糾紛的火焰就會熄滅。因此,猶太民族很討厭多嘴多舌的長舌婦,他們對謠言更是深惡痛絕。

2 少說多聽好處多多

猶太人非常強調說話時自我控製的重要性。他們認為話一旦說出口,就像射出的箭,再也不能收回了。

拉比西蒙·本·噶瑪爾對他的仆人塔拜說:

“到市場去給我買些好東西。”

仆人去了,帶回來一個舌頭。

他對仆人說:“再到市場去給我買些不好的東西。”

仆人去了,又帶回來一個舌頭。

拉比對他說:“為什麼我說‘好東西’你帶回來一個舌頭;我說‘不好的東西’,你還是帶回來一個舌頭?”

仆人回答說:“舌頭是善惡之源。當它好的時候,沒有比它再好的了;當它壞的時候,沒有比它更壞的了。”

基於此,《猶太法典》告誡人們說:

“神為什麼給人兩個耳朵,卻隻給人一個嘴巴呢?這是因為神要告誡我們:聽的分量要有說的兩倍,因此才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