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傾聽比說話重要(2 / 3)

猶太人認為,愚者常常暴露出自己的愚昧,賢者卻總是隱藏自己的知性。基於這樣,猶太人堅信著“假如你想活得更幸福、更快樂的話,就應該從鼻子裏充分吸進新鮮空氣,而始終關閉你的嘴巴。”

因此,猶太人在自己的周圍,總是尊敬那些懂得聽話藝術的人,而討厭那些隻是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的人。

猶太人相信善於聽話的人,易表露知性;而喜歡表現自我、喋喋不休的人,通常都是些傻瓜。所以猶太人有一句俗話說:“當傻瓜高聲大笑時,聰明人隻會微微一笑。”

猶太人還認為,把沉默教給自己的舌頭,這在人生中有很大的好處。為此,《猶太法典》告誡猶太人要“如同對待珍寶一樣,慎重地使用自己的舌頭”。

猶太人認為舌頭可比刀劍,必須小心使用,否則不但會傷害別人,還會傷到自己。因此,猶太人學著古時的劍聖——除了真正需要外,絕對不拔劍傷人。

“沉默是金,雄辯是銀”,猶太人常把沉默當做知性所披掛的黃金盔甲。

猶太人認為,話不可以隨便亂說,應該一字一句地斟酌才對。為此猶太人常常用藥來比喻言語,即適量的言語可以一針見血,但是用量過多就會愈描愈黑,反而有害。

因此,猶太人是世界上較其他民族比較注重節舌少嘴的民族。他們還有一些警世良言:

“舌頭表麵沒有骨頭,所以應該特別小心。”

“應該由心來操縱舌頭;而不應該由舌頭來操縱心。”

3 禍從口出,不隨便亂說

在社交場合或談判桌前,許多人隨機應變,風度翩翩。一旦揭開了這個秘密,就會發現,任何人都不是天才,知識來自學習,關鍵是充分做好談判前的準備工作,以行動實現目標為主,以少說而精為輔。

福特總統訪問日本的時候,曾隨意地向導遊小姐詢問大政奉還是哪一年?導遊小姐一時答不上來,隨行的基辛格卻立即從旁邊插嘴:“1967年。”他怎麼能夠對一般日本人都不清楚的日本曆史這麼熟悉?原因非常簡單,作為猶太人後裔的基辛格深知事前準備的重要性,所以在訪日以前早閱讀過有關日本的大量資料。這種認真嚴謹的態度對我們當今的生意人不無教益。

猶太人認為,說話是沒有硝煙的戰爭,三言兩語說得好能贏得人心,口若懸河說不好也會招來殺身之禍,所謂“禍從口出”,就是這個道理。因為猶太人在說話時特別小心謹慎,也不隨便亂說,並盡可能地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所以猶太人在談判時幽默風趣,從容不迫、應對自若,能隨心所欲地控製談判氣氛。

這種充分做好談判前的準備工作的方式,不僅在商界,而且在外交界也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巧舌能敵百萬兵,殊不知其背後傾注了多少心血。我國已故總理周恩來是外交專家、談判專家,但每一次哪怕是很小的談判,他都要事先作大量的準備,足見事前準備的重要性,萬萬大意不得。

你和猶太人熟識以後,交談越多,你就越會覺得猶太人學識淵博,簡直跟博士一般。

他們的話題涉及政治、經濟、曆史、體育、娛樂、軍事、時事,古今中外,仿佛沒有他們不知之事,沒有他們不通曉的道理,但是他們所說的話絕對沒有多餘的。

廣博的知識對猶太人而言,不光是用來作為談話的資料和改變談話的氣氛,更重要的是,知識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可以幫助他們從更多的角度看待事物,以便選擇最佳解決問題的途徑。實質上就是利於他們決策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