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個性有助於發展
猶太人的眼睛隻看重個人的力量,而對再顯赫的門麵也漠然無視,他們認為,個人的立場比家庭的立場重要。
在猶太社會中,家的存在具有很大的意義,它的價值因學問、慈善行為及對於地域社會的貢獻大小而有所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學問。金錢和事業上的成功,對於家庭的榮譽並不是很重要的因素。
正是基於此點,猶太人中才湧現出了那麼多居於世界一流地位的大學問家。他們是馬克思、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歐本海默……
學問的成就隻取決於個人,而不取決於家族的貧富。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與眾不同。若以同一件事去考驗兩個人,所做的事的結果必然不同。
否定個性的社會難以進步。自己扼殺自己個性的人也不會有進步。每個人都是尊貴的。神說神是照著自己造人的,造形各異,人形與神也就各異。倘若一個人隻知道模仿大眾,那就是忘了神賦予他的神聖使命——創造自己。
世界和藝術一樣,是由每一個個人創造的。
每個人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心。
2 跟其他民族不同的觀念:
愛情命短,婚姻命長《猶太法典》上說:
“人不能隱藏三種東西,咳嗽,貧窮和戀情。”又說:
“即使因熱戀而結婚,這種熱情也不會像婚姻維持得那麼久。”
猶太人是徹頭徹尾的“冷血動物”,很能夠用冷靜的眼光來注視男女關係,但他們也不否定戀愛,因為人不可能不戀愛。
猶太人認為,戀情愈熾烈,戀愛的生命愈短暫。因為過度的熱情是無法持久的,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樣,漲一漲就要落一落。
《猶太法典》上有許多至理名言:
“戀愛是果醬,但是必須蘸在所謂‘人生’的麵包上吃,否則人絕對不能活下去。”
“戀愛使得精神發狂。”
“輕率的戀愛常導致不幸的後果。”
“一個禮拜能結束蜜月旅行,但是絕不能在一個禮拜內結束一生。”
愛情是浪漫的,婚姻是現實的。
男子鍾情,少女懷春,這是人生青春期間必須經曆的。青春的熱情燃燒著男女的心靈,使得他們朝思暮想,恨不得分分秒秒待在一起。待在一起時又幸福得忘記了世界的存在,仿佛天地間隻有他們兩個人。
熱戀的結果使得他們結合在一起,數月之後,熱情便開始消退;現實生活便毫不阻擋地進入他們的天地。掙錢,生育兒女,養家糊口,操勞每日幹不完的家務。浪漫的擁抱接吻和郊遊變成了非常瑣碎的幹不完的事情。這些瑣碎的事情一點點啃吃著他們的熱情。
這時候,隻有婚姻的責任心維持著他們的固定關係,不管生活的變故多麼大,責任心都督促他們為這個家庭挑起重擔。如果光靠熱情和戀愛,要承擔巨大的苦難是不大可能的。隻有愛和責任兩者的結合,才能背負起生活的苦難。婚姻的責任是因愛而生的,所以能夠長久。
3 尊重女性勝過任何民族
猶太民族的曆史也是父係社會的曆史。但猶太人對女性相當尊重,而且勝過任何其他民族。猶太諺語中說:
“神不能處處都在,所以創造了溫柔。”
猶太社會中,男人必須娶妻,否則便是沒有完全獨立的人。最理想的男人,必須同時具備男人的力量和女人的溫柔。《猶太法典》教導人們說:
“像愛你自己一樣愛你的妻子,好好保護她,不要讓她哭泣,因為神將一滴一滴地計算著她的眼淚。”
安息日晚上,全家人圍坐在桌旁,丈夫要唱一首讚美詩給妻子:
“你披著力量和溫柔,你一張口,就會說出有智慧的話。願神祝福你,並保護你的孩子。”唱完,妻子便點燃蠟燭。
《猶太法典》說:
“假如有男女兩個孤兒,你應該先救那個女孩,因為男孩可以去做乞丐,但是我們卻不能準許女孩子如此。”
在猶太社會中,毆打妻子是可恥的行為。
《聖經》記載:神使亞當沉睡,並取走了他的一條肋骨,造成一個女人夏娃;女人是男人的骨中骨、肉中肉。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合二為一,結合一體。戀愛中,男人追求女人,是因為男人一心想取回自己失去的那根肋骨,而女人也渴望回到她所誕生的地方去,這兩種神奇力量相互吸引,便有了男女的結合。
女人不必違反自己的本意,而受男人意誌的強製。在猶太人中,女人沒有欲望時,丈夫若強行施暴,便要判強奸罪。猶太社會中,離婚率非常低,因為猶太男人都知道愛護自己的女人,而且同房時,要多為妻子著想,不可以自顧自地首先達到高潮。
公元1475年,羅馬的猶太社會裏,就有專門為女性而設立的學校,讓女孩們在此研讀《猶太法典》和《猶太教規》。與舊時代其他民族相比,猶太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明顯地要高出許多。
猶太人認為,女性應該幫助成就丈夫的學業和事業,更應為育兒及家事而貢獻力量。
《猶太法典》上說:神沒有用男人的頭造女人,因為女人是不可以支配男人的。同時,神也沒用男人的腳來造女人,這是因為不可以讓女人成為男人的奴隸之故。獨用男人的肋骨來造女人,就是希望女人經常能在男人的心中。
4 看待問題的不同角度
有一對夫婦之間發生糾紛,來找拉比調解和評理。
經驗告訴拉比,調解夫妻糾紛千萬不可麵對麵,那樣的話,雙方會唇槍舌劍,針鋒相對,各自數落對方並互相指責。如果出現這種場麵,和解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調解的過程應該分開來進行。
單獨交談時你會發現,其實他們彼此深深相愛,時時關懷著對方,處處為對方著想,隻是一時因雞毛蒜皮的事而口角甚至鬥毆,誰也不肯讓誰一步。
隻要你耐心地聽他們訴苦,對他們表示同情,結果他們的矛盾糾紛便會順利化解。
拉比先聽丈夫訴說,並對他所說一切都表示讚同,認為他的看法和主張都正確無誤。然後再聽妻子的陳述,表示同情,聽她說委屈,對她的處境表示理解。
結果兩個人都把內心的委屈釋放完了,回家去就重歸於好了。兩個人都沒有錯,兩個人都是對的,這就是常人的心理,你滿足了他的心理,他的氣也就消了。
任何一個問題都不是孤立而單純的,它有許多不同的層麵。當人們所處的立場不同時,所持的看法就不同,所以不必簡單而草率地推斷誰對誰錯,這樣隻能增加兩個人的摩擦和激化矛盾,糾紛的調解無疑會徹底地失敗。
遇到這種情況,先聽他們訴苦,並設法讓他們的情緒安靜下來,讓他們恢複頭腦的冷靜。承認他們的看法,是讓他們冷靜的必備條件。他們冷靜了,自己也會反思和檢討自己的不對之處。這時候,耐心的勸說便可使他們和解。
這實際上是以退為進的好方法。
這些問題直接解決不了,但可以曲線救國。
5 與法律不同的立場
——利用法律巧鑽空子從邏輯上說,尊重法律就應當尊重法律規定的一切,從內容到手段到程序,漏洞也不能例外。
對於把研究律法看做人生義務或祖傳手藝(這兩種態度分別指向猶太人自己的律法和其他民族的法律)的猶太人來講,任何一種法律都有漏洞(否則《塔木德》中也不會有這麼多“議而不決”的案例)。
從猶太人已養成的習慣來看,與其破網而出,不如堂而皇之地鑽漏洞更為自然,神不知鬼不覺,既不引人注目,也不會於心不安,還可以讓漏洞長存,以便後人進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落入了希特勒的魔掌,邊上的小國立陶宛也處在了威脅之下,許多猶太人紛紛逃離立陶宛,經日本遷往他國。
有一天,日本政府機關的函電檢查官把日本猶太人委員會的萊奧·阿南找了去,要他把一份發往立陶宛科夫諾的電文翻譯出來,並解釋一下。
電文中有這樣一句話:SHISHO MISKADSHIM B’TALISEHAl
阿南當時解釋說,這份電報是卡利什拉比發給立陶宛的一個同事的,談的是猶太教宗教禮儀上的幾個問題,而那句話的意思就是“6個人可以披一塊頭巾進行祈禱”。
檢查官聽了這句解釋,覺得沒有什麼不妥,就讓發出去了。
阿南他自己也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突兀地跑出一句“6個人可以披一塊頭巾進行祈禱”來。
後來,他終於找到了那位尊敬的卡利什拉比,向他問起這個問題。
“你難道不懂嗎?6個人可以用一份證件上路。”
這一下阿南才恍然大悟,卡利什拉比剛剛離開歐洲來日本,他關心著立陶宛的猶太同胞。他知道,日本在科夫諾發出的過境簽證,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於是,他就向那裏的猶太人建議,6個本來不屬於一家的人可以一個家庭名義去申請簽證,以便更多的猶太人可以借此離開立陶宛。
誰讓日本人不對家庭作出一個精確的界定呢?當一個又一個猶太人的“6口之家”通過各種途徑踏上日本列島之時,他們隻驚訝於猶太人在組織家庭規模上的高度同一性,不經拉比的開導,他們是絕對想不出猶太人的家庭人數竟然還是由日本出入境管理條例所決定的。
就這樣,猶太人以他們靈活多變的守法智慧,應付著紛繁複雜的環境,尤其是他們這種守法而又是不死板的精明,使他們在世界的商海中隨心所欲,遊刃有餘,創造了一個個令人瞠目結舌的經濟奇跡。
記得前麵我們說過猶太人羅恩斯坦巧打“國籍差”善於跨國經營的故事,這便是猶太人善於守法的例證。麵對高額的所得稅,一般人的思路或許是想辦法偷稅漏稅,可猶太人不同,他們不會去幹鋌而走險的冒險事。他們想出了絕妙的“為自己減稅”的辦法,既然“列支敦士登”國籍的人隻交小額的所得稅,那就加入該國國籍,從而可大省一筆稅款。退一步講,如果入“列支敦士登”國籍不容易,那就讓自己當一個“廉價”的董事長或總經理,至於因“廉價”而帶來的收入損失完全可以通過別的方式來補償。
洛克菲勒石油家族也有許多鑽法律空子的故事,現舉兩例:
一是鑽法律的空子搶鋪油管。洛克菲勒想獨占美國石油市場,泰特華德油管公司自然就成了他的眼中釘。尤其是泰特華德油管公司從石油產地鋪了一條輸油管直達安大略湖濱的威湯油庫,這給洛克菲勒帶來了很大威脅。不搞掉這條油管,他寢食不安。
洛克菲勒想鋪設一條與之平行的油管,可是油管必須通過巴容縣境,而巴容縣是泰特華德公司的勢力範圍。而且泰特華德公司早就促使議會通過一個議案,聲明除了已經鋪設好的油管外,不許其他輸油管路經該縣縣境。
這是一個不小的難題,洛克菲勒苦思了許久才得一妙計。
在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在巴容縣的東北角突然來了一群大漢,他們手拿鐵鍁洋鎬隻顧挖土掘溝,很快掘出一條溝,接著又是馬上把油管埋入溝內,並迅速填平。天還沒亮,他們已經全部完工。
第二天,人們發現美孚石油公司已在巴容縣安置了一條油管,縣當局準備控告洛克菲勒。這一事件也驚動了報界,記者們紛紛采訪,洛克菲勒召開了記者招待會,在會上他說:“縣議會的議案規定,除了已經鋪設好的油管外,不準其他油管過境,希望大家到現場參觀一下,以判定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管是否鋪好。”
縣議會自知議案不嚴密,被鑽了空子,無可奈何,官司不了了之。
二是美孚石油公司逃脫起訴的“假獨立”。美國反托拉斯法通過以後,許多大企業被解散,洛克菲勒財團的美孚石油公司雖然也被起訴,但是由於公司的努力,案子未能成立。
美孚石油公司是全美數一數二的大企業,自然引起眾人的注目。迫於輿論的壓力,國會又叫嚷對美孚石油公司進行起訴。這一次,洛克菲勒也認為是在劫難逃了,整天悶悶不樂,無精打采。
這時,公司的法律顧問中有一個青年律師,想出了一個絕妙主意,他建議把各州的美孚石油公司宣布為獨立的公司,如紐約美孚石油公司、新澤西美孚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亞美孚石油公司……這些公司都各自有一名偽稱獨立的老板,但實際上還是由洛克菲勒操縱。
那位青年律師為了這件事,連續一周日夜工作,替各公司設立賬目,供參議院審查。最後,參議院表示滿意,不再提起訴此事。
猶太人如此守法,可真叫人拍案叫絕。現代律師行業中,猶太人大出風頭,以美國為例,30%的律師都是猶太人出身。可以想見,正是他們這種運用法律、善於守法的民族智慧促成了他們的成功。
6 倒用法律的反向思維
如果說善用法律,巧於守法是猶太人的專長的話,那麼,“倒用”法律的智慧就是猶太人守法智慧的極致境界了,也是猶太人與其他人不同立場的表現。那種在不改變法律的形式的前提下,變法律為我所用的工具或“盾牌”的猶太“用法”模式,值得每一個人學習。有一則笑話就蘊含著這種“用法”思路。
一個猶太人走進紐約的一家銀行,來到貸款部,大模大樣地坐了下來。
“請問先生有什麼事情嗎?”貸款部經理一邊問,一邊打量著來人的穿著:豪華的西服、高級皮鞋、昂貴的手表,還有領帶夾子。
“我想借些錢。”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隻需要1美元?”
“不錯,隻借1美元,可以嗎?”
“當然可以,隻要有擔保,再多點也無妨。”
“好吧,這些擔保可以嗎?”
猶太人說著,從豪華的皮包裏取出一堆股票、國債等等,放在經理的寫字台上。
“總共50萬美元,夠了吧?”
“當然,當然!不過,你真的隻要借1美元嗎?”
“是的。”說著,猶太人接過了1美元。
“年息為6%,隻要您出6%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就可以把這些票據還給你。”
“謝謝。”
猶太人說完,準備離開銀行。
一直在旁邊冷眼觀看的行長,怎麼也弄不明白,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麼會來銀行借1美元?他慌慌張張地追上前去,對猶太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