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不推脫責任(1 / 1)

完名關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不論如何完美的名譽和節操。也不要自己獨占,必須一些給旁人,隻有如此,才不會惹起他人怨恨招來災害而保全生命的安全;不論如何恥辱的行為和名聲,也不可以完全推到他人身上。一定要自己也承擔幾分,隻有如此才能掩藏自己的智能而多作一些修養功夫。

偉大的政績和赫赫的武功,常常會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這可從曆史上曆代君主多半都殺戮開國功臣看出,因此才有“功震主者身危”的名言出現,隻有像張良那樣功成身退善於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於未然。所以一個有修養的君子必然能明了居功之害。因此不論遇到任何好事,都要分一些給其他人,絕對不自己獨享,否則輕的招致他人的怨恨,重的甚至惹來殺身之禍。

完美名節的反麵就是敗德亂行,不論任何人都喜歡美譽而討厭汙名。汙名固然能毀壞一個人的名譽,然而一旦不幸遇到汙名降身,也不可以全部推給別人,一定要自己麵對現實承擔一部分。如此表麵上雖然不夠光彩,但是卻使自己的胸懷顯得磊落。隻有具備這些涵養德行的人,才算是最完美而不清高脫俗的人,例如耶穌正是帶著人類的罪走向十字架,他才被千秋萬世尊為神人。

中國人是非常重視麵子的。事實上,給人麵子並不難,也無關乎道德,給人麵子基本上就是一種互助,尤其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事。至於重大的事,考慮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就可以考慮不給了,你堅決不給,對方也不會對你有意見。

古代有位大俠,名叫郭解。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他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停,對方就是不給麵子。後來他找到郭解門下,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委托人的對手,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時不負人托,完成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可以走人了。可郭解還有高人一著的棋,有更巧妙的處理方法。

一切講清楚後,他對那人說:“這個事,聽說過去許多當地有名望的人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協議。這次我很幸運,你也很給我麵子,我了結了這件事。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我畢竟是外鄉人,在本地人出麵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這個外地人來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麵子。”他進一步說:“這件事這麼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麵上要做到讓人以為我出麵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此地,本地幾位紳士、俠客還會上門,你把麵子給他們,算作他們完成此一美事吧。拜托了!”看來,這位郭大俠深諳這麵子裏的學問,饋贈他人最好的莫過於給對方十足的麵子。

“麵子”可以說是“尊嚴”的代名詞,這在日常交往中可以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為了麵子,小則翻臉,大則鬧出人命。有的人什麼虧都吃得,唯獨吃不得“沒有麵子”的虧,這也就是很多老於世故的人從不輕易在公開場合說一句批評別人的話的原因。

人們是如此的注重麵子,所以必須盡量避免在公眾場合使你的對手難堪,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損他人顏麵的事。年輕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為有見解,自以為有口才,逮住機會就大發宏論,把別人批評得臉一陣紅一陣白的,他自己倒是很痛快。其實這種舉動正是暗埋禍端,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每個人的智慧、經驗、價值觀、生活背景都不相同,因此與人相處,相互間的衝突和爭鬥難免——不管是利益上的爭鬥還是非利益上的爭鬥。有些時候處處給人留下台階,這也是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

人都愛麵子,你給他麵子就是給他一份厚禮、一份深厚的人情。這便是操作人情賬戶的全部精義所在。

美名不獨享、責任不推脫,給人麵子就是給自己麵子,同時,也不要太顧及自己的麵子,有了責任要勇於承擔,這樣才會保全自己的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