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善於借力(2 / 2)

人生在世,不是人用,就是用人。而能用人的人,當然是有了一定的局麵,是個人上之人。老子說: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古往今來,凡是能成就偉大事業者,都是憑借智謀獲得成功的。一是憑據個人的卓越智慧與膽略;二是憑借群眾的聰明才智與巨大力量;三是憑借政黨組織的權威作用。其深妙之處,還是“借”字為本。

隻能盡自己之能者為小智者,能夠借用他人之力者為大智者。

三國時有不少著名的戰役,而諸葛亮的“草船借箭”一直作為千年不衰的亮點而被廣為傳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中國人向來有欣賞“智取”而非“莽奪”的傳統。用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草船借箭”就是一種“搭便車”效應,它運用現實中存在的固有資源,借力打力,而結果往往出人意料。

明朝的劉伯溫認為,善戰者省敵,不善戰者益敵,所以,應當擅於借用他人之力,來戰勝對手。

“智慧應用一”

一個十二歲的孩童向中國曆史上最暴戾的皇帝秦始皇說“不”,卻獲得了賞識。曆史傳說小甘羅十二歲拜上卿,秦始皇對他的評價是“孺子之智,大於其身”。這些都或許源自一次他跟秦始皇關於“公雞下蛋”的辯論。

秦始皇聽信方士吃公雞蛋能長生的話,便命令甘羅的爺爺前去尋找。

“爺爺,您有什麼心事嗎?”甘羅看到愁眉不展的爺爺在房間裏走來走去,便上前問道。

“唉,皇上聽信了方士的話,要吃公雞蛋以求長生。現在命令我去找,要是三天之內找不到,就得受罰。”

甘羅一聽,也著急起來。不過他靈機一動,有了主意。

“爺爺,你不用再為此事操心,三天後我替你上朝去,我有辦法應付皇上。”聽了甘羅的話,一向信任他的爺爺也就放下心來了。

期限已到,甘羅不慌不忙地隨著一班大人走進宮殿。

秦始皇認識他,暗想一個小孩跑進宮殿來簡直是無禮,便生氣的問:“你來幹什麼?是不是你爺爺找不到雞蛋不敢來了?”

“啟稟陛下,我爺爺來不了啦。”甘羅冷靜地說,“他在家生孩子呢,所以隻有我替他來上朝了。”

“胡說!”一句話把秦始皇逗樂了,“你這孩子,男人怎麼會生孩子?”

“既然公雞能下蛋,為什麼男人就不會生孩子呢?”甘羅反問道。

秦始皇一聽,自然知道自己錯了。同時也看出了甘羅不簡單,便對他破格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