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看他罵了一會兒,不耐煩了,猛地跳將過去,可憐的蒙人,就這樣成了老虎的一頓美餐。
蒙人錯在盲目地自以為是,不考慮客觀因素,最終才落得個葬身虎腹的下場。“智慧應用二”
中國有句諺語,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最有代表的例子,莫過於楊修之死。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有一主簿名叫楊修,聰明博學、智慧過人。一次有人給曹操送來了一盒他很喜歡吃的酥點,曹操高興地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曹操因有事顧不上吃就出去了。楊修馬上打開盒子,叫大家將酥點分吃了。曹操查問此事,楊修說:您在盒上寫著“一合酥”,這不就是人們一人一口酥嗎?我們怎敢違背您的命令,就把它吃了!曹操雖然很不高興,但也無話可說。
還有一次,曹操路過蔡文姬家,攜楊修拜訪。曹操參觀居室,看到了一幅碑文圖軸,於是問文姬這圖的出處。
文姬說:“這是邯鄲淳表揚一位孝女的碑文,當時他一揮而就,眾人驚奇。我父觀此文,寫了幾個大字於碑後,就是‘黃娟幼婦,外孫黢臼’。”
曹操不明所解,遂問誰人可解。楊修就說他已明白其中含意了。曹操打個手勢阻止了他,說:“讓我先想想。”曹操離開了宅所,走了三裏,才想到了答案。他向楊修說:“你可以說了。”
楊修解釋道:黃娟是黃色的絲娟,“絲”傍“色”,是“絕”字;幼婦是少女,“女”傍“少”,是“妙”字;外孫、是婦女的兒子,“女”傍“子”,是“好”字;黢臼是用來受五辛(五葷)的,“舌”傍“半”,是“辭”字。此正是“絕妙好辭”四字。曹操本是個嫉賢妒能的人,聽了這話就恨恨地說:“你真聰明!我和你的智慧相差三裏之遠呢!”
終於在魏蜀戰爭中,曹操找到了殺楊修的機會。
當時,曹操領兵攻打漢中,駐軍於斜穀界口,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正在這時,廚子給曹操送來雞湯,湯中有塊雞肋,曹操感慨萬分。這時,夏侯淳來請示口令,曹操隨口說道“雞肋!雞肋!”
楊修聽到口令之後,馬上收拾行裝。夏侯淳見了,問他為什麼?楊修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宰相把漢中當作雞肋,就是留在這裏沒有必要了,要準備回去了。所以我先收拾好行李。
曹操知道楊修猜中他的心意,萬分嫉恨,借口楊修擾亂軍心,把楊修殺了。
楊修之死,就在於自作聰明。他不知道,君王喜歡有人輔佐,卻不喜歡被人超過。蘇東坡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雖然是蘇東坡對當朝的諷刺,但也說明,一個人自作聰明是很難立身處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