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勇於堅強就會死,勇於柔弱就可活。這兩種勇的結果,有的得利,有的遭害。天道所厭惡的,誰知道是什麼原故?這是聖人也很難了解的。
自然的規律,是不爭攘而善於得勝,不說話而善於回應,不召喚而自動來到,寬緩而善於籌策。
自然的範圍廣大無邊,稀疏而不會有一點漏失。
上一章講述認知了大道的聖人會珍惜自己卻不貴重自己,這一章接著講不炫不爭的道理。即講人生哲學。
這一章主要說明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柔弱勝堅強,第二層意思是天道自然。這兩層意思之間是相互溝通的。
勇敢有兩種:一是勇敢而膽大妄為,肆無忌憚,無所不敢,這種勇不是勇敢,是犯罪,是多行不義必自斃,當遇到比自己更強大的對手時,就會遭致滅頂之災,也就會得到應有的報應,即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另一種是勇敢而不妄為,有勇氣但又不胡亂作為,這種勇是細心,是一種小心謹慎,這樣就不至於會有什麼災難。
老子認為,兩種不同的勇,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一則遭害,一則存活。“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隻要依照自然的規律變化和發展,都會有好的結果,不會有什麼漏失。在這裏,老子講了自然無為的人生哲學,細細品讀,頗能啟迪人的心靈。
老子認為,自然的規律是柔弱不爭的。他說,勇氣建立在妄為蠻幹的基礎上,就會遭到殺身之禍;勇氣建立在謹慎的基礎上,就可以活命。勇與柔相結合,人們就會得到益處,勇與妄為相結合,人們就會遭受災禍。同樣是勇,利與害大相徑庭。老子的主張是很明確的,他以為自然之道,貴柔弱,不貴強悍妄為;貴卑下,不貴高尚貴重。而自然之道是不可違背的。
“智慧應用一”
《聖經》裏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大約2000年之前,以色列人在其國王大衛的鼓動下,侵入亞捫人的國土,並且很快包圍了亞捫人的國都拉巴城。
消息傳到耶路撒冷,大衛十分高興。這天晚上,大衛離開王座,帶幾個貼身的衛士,來到王宮的平台上散步。月光如水,宮殿以及周圍的樹林披上一層皎潔的銀光。忽然,大衛發現有一個女子正在平台下麵的河水裏洗澡,隻見她身材苗條,膚色白皙,美貌絕倫,蓋世無雙。看著看著,大衛不禁覺得心旌搖蕩,完全被這個女人給迷住了。
事後,大衛派人跟蹤打聽,才知道這個女人名叫巴示芭,是赫人烏利亞的妻子。
怎樣才能把巴示芭弄到手呢?大衛苦思冥想,一條借刀殺人的計謀在他心中形成了。
第二天,大衛把烏利亞召上殿,神色嚴肅地對他說:“前線的戰事正緊,我有一封密信需要你盡快送到前線去,親手交給約押元帥。”烏利亞不敢怠慢,騎快馬找到了約押元帥。約押元帥打開密信一看,隻見上麵寫著:“……派烏利亞到戰鬥最激烈的地方去,當敵人衝過來的時候,你們便後退,單獨留下烏利亞,讓敵人把他殺死。”約押元帥猜不透國王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但不得不照信中說的去做。
烏利亞在戰場上陣亡的消息使巴示芭異常悲痛。為了討好巴示芭,大衛派人前去慰問,並送去十分豐厚的禮品。巴示芭對大衛十分感激。不久,她成了大衛的王妃,後來還為他生了一個兒子。
《聖經》在此章的最後一節中,對大衛的陰險行為進行了抨擊和詛咒!上帝十分不悅,他派先知拿單去斥責大衛:“為什麼要做這種可憎的事情?你借亞捫人的刀,殺死了烏利亞,然後奪去他的妻子,這實在是太可惡了。由於你的行為,使上帝的敵人有了褻瀆主的理由,所以巴示芭為你生的這個兒子將會死去!”“智慧應用二”
一天夜裏,米蘭警察局接到一個人的自首電話。打電話的是一個驚慌失措的年輕人,他交代說剛剛殺害了自己的父親。
警長接到報告後立即趕往現場。在拿破侖大街一座樓房的6層,一個隻穿一件襯衣的年輕人正等在那裏。他服飾寒酸,身材瘦高,眼圈發黑,臉色難看,由於過分緊張,身體不住地發抖。在他旁邊站著一個女人,她就是小夥子的繼母、死者的妻子。“是你把他殺了?”警長問道。年輕人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