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殺一儆百(1 / 1)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傷手者矣。

人民不畏懼死亡,為什麼用死

亡來恐嚇他?

如果使人民真的畏懼死亡,對於為邪作惡的人,我們就可以把他抓來殺掉,誰還敢為非作歹?

經常有專管殺人的去執行殺的任務。那代替專管殺人的去執行殺的任務,這就如同代替木匠去斫木頭一樣。

那代替木匠斫木頭,很少有不砍傷自己的手的。

這一章主要是講老子的政治主張。他認為當時的君王施行苛政和酷刑,濫殺無辜老百姓,壓製大眾,其結果是,一旦老百姓不忍受了,就不會畏懼死亡。

人的自然死亡,是從“司殺者殺”的天道掌管的,但人間的君王殘暴無道,把老百姓推向死亡邊緣上,這從根本上悖逆了自然法則。因此,從本章內容看,它是老子對於當時嚴刑峻法、逼使人民走向死途的情形,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抗議。

老子指出了人民已經被殘暴的統治者壓迫得不堪其苦了,死都不怕了,何必還用死來恐嚇他們?如果不對老百姓使用嚴刑峻法,人民各得其所,安居樂業,就會畏懼死亡。在那種情形下,對於為非作歹之人,把他抓起來殺掉,還有誰再敢做壞事呢?接下來我們繼續談老百姓對死亡的認識。

民間有一句俗語說:螻蟻尚且偷生,何況人乎?由此可以看出生與死對我們人類來講是一件大事,是不能當兒戲的,所以人類是害怕死亡的。

反過來問,那麼有沒有人就不怕死呢?當然有!當人身臨絕境的時候,當人生不如死的時候,人就不再害怕死亡了,死亡反而成了一種徹底的解脫,似乎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如果整個國家的老百姓都是這種情況的話,那就隻能說明一點,就是這個國家的領導太昏庸、太殘暴了,社會已經到了黑暗的邊緣,以至於是非黑白都被顛倒了。

如果老百姓都不再害怕死亡了,那國家的製度、刑罰也就形同虛設,或者說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懲處震懾的作用,因此那些鋌而走險、為非作歹之徒也就越發增多和猖獗。一個國家的君王或是統治機構,如果能一心為老百姓著想,以老百姓的利益為重,讓人民安居樂業,幸福快樂地生活,並且經常對人民進行道德法律製度的宣傳教化,使人民畏懼死亡的同時又明了法規製度的限製,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動用死刑,這樣使人民明白刑罰的威嚴,又知道生命的寶貴,那就不會有人再敢以身試法,而人民也自然不會冒死犯險了。

“智慧應用一”

有這麼一個故事:

歐洲有一家以人為本的製造公司,它們因極少炒員工而名揚全球。

一天,一個資深老員工為了趕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會兒之後,就圖省事地把切割刀前的防護擋板卸下放在一旁,因為沒有防護檔板,收取加工零件來更方便更快捷一點。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老員工的舉動被無意間走進車間巡視的經理逮了個正著。

經理大發雷霆,除了目視著老員工立即將防護板裝上之外,又站在那裏控製不住地大聲訓斥了半天,並聲稱要作廢老員工一整天的工作量。事到此時,老員工以為結束了,沒想到,第二天一上班,人力資源部門就來人通知老員工去見老板。在那間老員工受過好多次鼓勵和表彰的總裁辦公室裏,他聽到了要將他辭退的處罰通知。

總裁說:“身為老員工,你應該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對於公司意味著什麼。你今天少完成幾個零件,少實現了利潤,公司可以換個人換個時間把它們補回來,可你一旦發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遠都補償不起的……”老員工央求道:“我以後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看在以前我的工作成績的分上,您就再給我一次機會吧……”

總裁斷然拒絕:“如果我容忍了你這一次,你可能還會有第二次;即使你以後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但別人呢?別人會以為我既然能夠對你開恩,也就不會對別人下手,按照這樣的推理,我們公司要是每個員工都犯一次你這樣的錯誤,還能夠生存下去嗎?”離開公司那天,老員工流淚了,工作了幾年時間,他有過風光,也有過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公司從沒有人對他說不行。可這一次不同,老員工知道,他這次碰到的是公司靈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