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計較俸祿的有無,考慮官位的高低,忘記了自己的才能和地位相稱,反而指責上級的過失,這是所謂責問木匠為什麼不用小木樁做柱子,指責醫生不用菖蒲使人延年益壽,卻想拿自己的瀉藥稀苓去向人推薦一樣!”
相信自己必可獲得回報
如果你在每天早餐的時候都能打開本書,直到你牢記威廉·詹姆士教授所講的話,那我是感到極為欣慰的:
別讓年輕人去操心受教育的結局會是什麼,無論那是什麼性質的教育。假如他每個工作日的每一個小時,都忠實地毫不懈怠地努力,則其餘的一切便順其自然了。
但我相信,無論他從事的是什麼職業,他會在某一天早上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成了那一行中的佼佼者。
既然有這麼傑出的詹姆士教授在背後支持,我便可以這麼說:假如你用心地繼續勤練下去,你也很可能有一天早上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已成了全社區,或全市最優秀的演講人了。
不管這聽起來多麼令人難以相信,這的確是一種“普遍原則”。當然,這也有例外。一個智力或個性不好的人,又沒有什麼材料可講,當然就不可能變成另一個丹尼爾·韋伯司特。但是,“一般來說”,這說法仍然是靠得住的。
再舉一例:前新澤西州州長史達克曾參加我們訓練班的結業餐會。他認為,當晚聽到的演講,可與他在眾議院和參議院所聽到的演講相媲美。當晚的“演講”,都是前幾個月還因“聽眾恐懼症”而結結巴巴說不出話的生意人所發表的。他們不是初出茅廬的西塞羅(Ciceros,古羅馬著名演說家),而是地地道道的生意人,你在美國的每一個城市都可以見到他們。像這樣普通的人,有一天早上醒過來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已成了當地——甚至是全國最傑出的演講人之一。我知道,而且仔細觀察過千百個想在演講中獲得自信與能力的人。這些成功的人士當中,隻有極少的例子是由於個人不平凡的才氣,大部分的人之所以獲得成功,都是由於持續不斷地努力的結果。許多有才氣的人往往容易因挫折而停頓下來,或是熱衷於賺大錢;但平凡的人則常常因為目標單純,反而能衝至終點,成為人中龍風。
這是很自然、而且很合乎人性的現象。這種事在商業界或專業性的場合中經常出現。老約翰·洛克菲勒就曾說過,在商場上,成功的第一要素是耐心,知識則擺至最後。這在學習“有力演說”的過程中,道理是相同的。
幾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到奧地利阿爾卑斯山的“懷德凱撒峰”參與測量山峰的高度。貝達克說,要征服那座山並不容易,對業餘的登山者來說更是如此,一名熟知地形的向導更是不可或缺。我們並沒有請什麼向導,而且也都是業餘的登山者。當另一個團體便問我們認為自己是否會成功時,我們回答道:“當然。”
“為什麼你們這麼認為?”那人又問。
“有些人沒有請向導也一樣能完成。”我說,“所以,我知道這並不是高不可攀。何況,失敗的部分我從不去想。”
這種心理狀態對什麼事都一樣有效,無論是演講或攀越艾佛勒斯山。
你能成功到何種地步,隻要看看你對演講的態度如何即可知道。想象你自己如何隨心所欲地向眾人發表演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