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醉翁亭記歐陽修(2 / 2)

《孫子·謀政篇》中指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這段話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則會百戰百勝,不會失敗;如果不了解敵人,隻了解自己,則勝敗的可能各占一半;如果既不知彼,又不知己,則海戰必敗。兵家如此,市場競爭亦是如此。市場競爭中的企業,必須在了解競爭對手和消費者的同時,也了解自己;不了解競爭對手和消費者,又不了解自己,那就等於盲人騎瞎馬,必定走入歧途,陷入困境。這就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高度重視信息,掌握企業自身及競爭對手的資料,包括與競爭相關的政治、經濟市場等方麵的信息,以取得競爭中的勝利。

胡雪岩能在他那個時代的商場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是與他的經商謀略分不開的。而他在商場競爭中常用的一條,也是極重要的一條,便是一定要知己知彼,如此才能在商業競爭占優勢,搶得先手,以求最後製勝。

例如前文曾提到的在他創胡慶餘堂之初,與杭州城裏許廣和、葉種德兩家藥號明裏暗裏的競爭。這兩家藥店自恃自己曆史長,實力也不弱,決定與胡慶餘堂打一場價格戰,希望以壓價銷售擠垮胡慶餘堂。胡慶餘堂的高麗參每兩2錢銀子,他們便賣1錢7;胡慶餘堂的淮山藥每兩5厘紋銀,他們隻賣4厘……如此等等,一段時間內確實他們又拉回了很大一批顧客。

按一般的做法,胡雪岩大約隻能以牙還牙,以其人道還治其人之身,與許廣和、葉種德兩家藥店大打一場價格戰,而且此時的胡雪岩也絕對有實力跟他們拚價格。因為胡雪岩的“胡慶餘堂”有錢莊、典當的雄厚資產做後盾,但胡雪岩並未這樣去做,反而反其道行之。如前文所敘,掛出了一個“真不二價”的燙金牌匾。

這顯然是胡雪岩深思熟慮之後的決策,在做決策時做出了兩方麵的考慮:一方麵是對許、葉兩家壓價舉措的考慮,因為這種做法的後果隻能是一直虧本經營,這樣不等擠垮別人,自己可能已先垮掉了;第二種選擇是低價賣劣等貨,以劣充好,此法的直接後果必然導致賣出的藥品質量同步下降。

“顧客心裏一杆秤”,這樣做下去,最終隻會砸了自己的牌子,毀掉自己名聲。另一方麵胡雪岩亦基於對胡慶餘堂自身經營的考慮,他對自己藥店的藥品質量相當自信。這也讓他最終贏回了市場。

德國的大眾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曾經曆嚴重的產品積壓和資金運轉不靈的危機,一度虧損嚴重,負債累累,麵臨破產的困境。後來公司運用“知己知彼”的謀略,進行市場調查,全麵掌握各種信息,明白了經營失誤的原因所在:產品過於單一。

不久該公司的戈爾夫型、西羅利型、奧迪50型、波洛型、奧迪80型等一係列引人注目的新型汽車陸續問世,並且迅速占領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