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小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奕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凹,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環繞滁州城的都是山。西南方的那些山峰、樹林、山穀尤其美。望過去,林木蔥籠深邃秀麗的便是琅琊山。在山上行走六七裏,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之間奔瀉下來,就是釀泉。山勢環繞,道路彎曲旋轉,有一座四角翹起的亭子,像鳥兒展翅一般,飛架泉邊,這就是醉翁亭。建亭的是誰?是山裏的和尚智仙。給亭子取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稱謂來稱呼這亭子。太守和客人們來這裏飲酒,稍微喝點酒就醉了,並且年紀最大,所以自稱為醉翁。醉翁的本意不在於酒,而在於山水之間,遊山玩水的喜悅,領略於內心而寄寓在喝酒上。
清晨太陽升起,樹林中霧氣消散;傍晚,煙雲凝聚,岩穀又變得陰暗,這種陰暗的變化,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放,香味清幽;美好的樹木枝繁葉茂,一片濃蔭;秋高氣爽,霜色潔白;溪水低落,石頭顯露,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景色不同,因而也就有無窮無盡的快樂。
至於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停歇休息,前麵的人呼喚,後麵的人應和,駝著背的老人、被牽著手的孩童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是滁州的人在山裏遊賞玩樂。在溪邊捕魚,溪水深,魚肥美;用泉水釀酒,泉水香,酒清洌;野味、野菜紛陳麵前,這便是太守的宴會。宴會酣暢的樂趣,並不是因為有絲竹一類的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計酒的籌碼錯亂複雜,坐下又站起,喧嘩吵鬧:這是眾多的賓客在盡情玩樂。蒼老的容顏,白花花的頭發。醉醺醺倒在人們中間的:這是太守醉了。
不久,夕陽落到山頭,人影散亂。這是太守回家賓客跟隨。樹林陰暗蔽翳,鳥兒的叫聲,上下一片,這是遊人離去,鳥兒盡情歡樂。但是,鳥兒隻知道山林的快樂,卻不知道遊人的快樂;人們隻知道跟著太守遊玩的快樂,卻不理解太守是因為他們的快樂而快樂。喝醉時能夠和大家一同快樂,酒醒後能夠用文章記下這種歡樂情形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誰?是廬陵的歐陽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