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30多年的苦心經營,到了1998年底,大宇在世界各地已經擁有了41個子公司,成了一個擁有396個海外法人和15萬員工的大集團,在韓國企業中的排名上升到了第二位,金宇中也一度被舉薦為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的會長。
收購企業需要大量資金,資金哪裏來?借!1995年,大宇的債務已高達190億美元,1998年,攀升至500億美元,超過其淨資產的5倍。在1999年7月,大宇集團陷入資金嚴重不足的困難當中。金宇中雖然全力挽救,但是,他已經無回天之力了,經過幾個月的掙紮,金宇中於當年11月辭去了總裁職務,債權銀行主導了大宇的結構改造,大宇集團從此四分五裂。
產業銀行、漢城銀行和第一銀行是大宇公司的主要債權銀行,它們在2000年10月6日向大宇汽車公司發出了償還3,900萬美元巨額貸款的最後通牒。2000年10月11日,大宇公司的100多位高級管理人員集體辭職,他們覺得自己已經不具備處理這件事情的能力,當中還包括了公司的兩位總裁。
2000年10月31日,公司在絕望中擬出了“自救計劃書”,其中包括裁員3,500人。之後,公司又與工會進行了工人工資方麵問題的討論,但是經過兩天兩夜的討價還價之後,還是沒有對自救方案達成一致的意見。
2000年11月8日,各個債權銀行召開會議,宣布大宇汽車公司破產。“金宇中神話”一時間化為泡影。
神話起源於多元化戰略。
神話也破滅於多元化戰略。
究竟該不該多元化呢?
英國倫敦商學院教授唐納德·索爾在他的著作中稱,經理人在考慮是否多元化時,可以對自己提出下麵六個問題,如果這六個問題都是肯定的回答,那麼就可以多元化,否則不能多元化。現在,我們將這些內容編譯整理如下:
1.我們在哪些方麵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
當麵對多元化經營的決策時,經理們要考慮的並不是他們的公司是幹什麼的,而是在什麼方麵幹得比競爭對手更好。通俗地說,多元化經營的決策不是建立在諸如“我們經營娛樂業務”之類的寬泛或模糊的業務界定的基礎上的,而是建立在對戰略性資產的實事求是的識別基礎之上的,它要求企業能做出類似於“我們卓越的銷售能力可以極大地改進被收購公司的經營狀況”的判斷。
英國的博丁頓集團是成功的例子。1989年,該公司當時的總裁丹尼斯·凱西迪對公司的競爭形勢作了評價。那時,博丁頓公司是一家縱向一體化的啤酒生產銷售商,擁有工廠、批發公司和遍布全國的小酒店。當時,啤酒行業的兼並風潮正在改變整個行業的格局,小型啤酒工廠生存受到威脅,但他們擅長小酒店經營,凱西迪決定在與小酒店相關的方向上實施多元化。於是,他們在保留小酒店的情況下,賣掉了啤酒工廠,收購了一批度假旅館、飯店、療養院和健身俱樂部。結果,他們揚長避短取得了多元化成功。
2.進行多元化我們需要哪些戰略性資產?
有些經營者以為,隻要具備了必需的戰略性資產中的一部分就足以開始多元化經營了。事實上卻不然。
20世紀70年代後期,許多石油公司由於相信自己可以充分發揮在勘探、提煉和大型項目管理方麵的經驗,紛紛進入采礦行業,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和埃克森公司等一批大石油公司,結果10年後都慘敗而歸,因為除了石油公司的已有能力之外,采礦業還需要低成本的提煉能力和采礦權,而這些正是石油公司的欠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