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餘裕哉?
有官位的人,如果無法盡職盡責就應該辭官不幹;有進言責任的人,如果言不聽,就應該辭職不幹。至於我,即無官也無言的職責,那麼我的進退去留,豈不是非常寬鬆而有自由回旋的餘地。
孟子的這段話與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理相同。
孟子是針對政治社會管理而言,這對於現代企業管理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守則。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可以便於主管領導及時地發現責任的不完善、職權的不健全,從而及早提出解決。責任重疊現象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是一個行政組織係統發展過程中在所難免的事,而責任重疊的弊端往往被掩蓋,造成組織層級中的有關領導人欺上瞞下,無所用心。目前,在我國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存在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的現象,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責任重疊”。
“責任重疊”和“責任空白”都是設計一個組織係統要特別注意防止的,尤其是“責任重疊”。這種責任重疊引發組織肌體的許多重大弊病,甚至會導致絕症及危及組織生存。
這種責任重疊主要是因為領導者的心理因素。有些領導害怕自己的權力被削弱,什麼事都想插手,過於膨脹的權力欲使這些人更多地強調責任範圍。
實際上,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之中,“責任重疊”遠不是兩個人或兩個部門之間的事,而是許多人、許多崗位、許多部門重疊的現象。
“責任重疊”不解決,它就會像癌症一樣,會導致一種惡性循環的“怪圈”。“責任重疊”最後往往成為互相推諉,無人負責。在一位主管領導發現這個責任範圍“無人負責”後,會認為這是一塊“責任空白”區域,於是他就再設置一個新的機構來管理這個區域,這樣就更加重疊。而且一般的說,新設部門同原有的兩個部門還會引發更多的新責任重疊區域。因此,組織運行由於“責任重疊”而進入了惡性循環狀態。
研究行政管理的學者帕金森發現了“帕金森定律”。這個定律指出,行政組織運行到一定時期之後,就必須進行一次大的手術,采取革命性的變革,效率就會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