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本德國雜誌曾經出版過一期“香味雜誌”,這是全球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不是用來看、而是用來聞的雜誌。它沒有文字、沒有圖片,隻有12頁散發著不同氣味的紙張。讀者的“閱讀”方式是用手輕輕摩擦紙張,然後用鼻子來聞。紙張散發出12種特殊氣味,每一種氣味均會引發不同的情緒。
這個展示作品和這本雜誌,是同一個藝術家所為,她叫西斯塞勒·圖拉斯(Sissel Tolaas)。她為什麼會整出這麼一種“作品”和這麼一種“雜誌”來呢?她想做什麼呢?
她的回答是:“我是氣味藝術家。我想讓大家認識氣味。”
氣味藝術家,這是一個奇怪的名字。從事與氣味有關的事情,一般人會聯想到香水行業。這個行業有一種職業,叫“聞香師”。但她不是聞香師,她所做的幾乎跟香水行業沒什麼關係。
她所做的,就是純粹的氣味研究。
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奇人,人稱“全球最特立獨行氣味專家”。她50歲,剪了一頭時髦的淡銀色波波頭,身穿黑色套裝,身材高挑苗條,看上去像一個職業女性,但又帶著些許神秘。
她的經曆也是一種傳奇。她在冰島和挪威長大,少女時代就出門在外,在波蘭、俄羅斯等多個國家求學,獲得化學、數學、語言和藝術等多個學位,精通俄文、波蘭語、英語、德語、冰島語、挪威語等9種語言。
從1990年代開始,她突然愛上了“氣味”。愛能使人瘋狂。這個女奇人說道:“與聽覺和視覺相比,人類對嗅覺的開發遠遠不足。……我們停止呼吸的那一刻生命就結束了,活著的時候每次呼吸都要吸入上千種氣味分子。香味讓人身心愉悅,臭氣讓人敬而遠之,氣味在不知不覺中控製了人們的生活,但人們對它卻知之甚少。”
於是她立下宏偉的目標,要把“氣味”這種看不見摸不著、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東西具體化,通過文字記錄、科學分析和藝術展覽,改變人們對它的認識。
之後,她周遊列國,用她的特殊方法,采集到7000多種氣味,集合起來,放在她在家鄉挪威建立的一個龐大的“氣味博物館”裏。在這個博物館裏,有人的體味、街道的氣味、狗屎的氣味、灰塵玩具等,氣味、腐爛的香蕉和發酸的高湯氣味等等,可供你用鼻子“參觀”。
這真的是一個奇怪的博物館。
據實驗,普通人隻能分辨出十幾種不同的氣味,而香水行業有些經過訓練的聞香師能分辨並記憶3000種氣味。為了擁有最靈敏的嗅覺,在過去20年來,圖拉斯每天都要花數小時訓練鼻子辨別氣味的能力。
盡管西斯塞勒·圖拉斯從事的氣味研究與香水行業沒有什麼關係,但她還是受到這個行業的很大影響。
與“氣味”有關的香水行業,全球年利潤總額達到50億美元。統計數字說美國人一年在止汗劑和身體除臭劑上麵的花銷將近20億美元。而法國更有“香水王國”的美譽。
這個行業因為一部小說和電影的暢銷而更受矚目,那小說和電影就是《香水:一個謀殺犯的故事》。這小說和電影以“氣味”作為主題,小說寫得更豐富細膩。比如小說寫主人公格雷諾耶用各種氣味偽裝自己時,想象力甚為豐富:“他為自己製作了一種不引人注意的氣味,即任何時候都像件衣服一樣披在身上的氣味,它固然還有人的似乳酪酸味,但好像是通過厚厚的一層披在幹癟老人身上的亞麻和全毛衣服才散發到外界的……他用新鮮鴨蛋和發酵麵粉和成的糊糊,使塗了油脂的亞麻布含有香味,仿造出德魯的精子氣味,取得了成功,引起了某種程度的關注……他的寶庫中的另一種香水散發出激起同情的香味,在中老年婦女中證明是有效的。這種香味聞起來頗像稀牛奶和幹淨的軟木。”
當然電影比小說更有傳播力,由於電影的上映,社會上掀起過一陣“香水熱潮”,“氣味”這個抽象概念也被關注。自稱“氣味藝術家”的西斯塞勒·圖拉斯原本冷僻的職業由此被人們注意到,生意突然好起來,她的博物館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