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不要一味追求物欲(1 / 1)

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莊子·刻意》

為追求物欲而喪失自我,為趨就流俗而失掉本性,就叫作本末倒置之人。

美國著名哲學家梭羅曾說:“我來到森林,因為我想悠閑地生活,隻麵對現實生活的本質,並發掘生活意義之所在。我不想當死亡降臨的時候,才發現我從未享受過生活的樂趣。我要充分享受人生,吸吮生活的全部滋養……”

然而,身處現實生活中的我們,被太多的物欲所驅使——房子要越大越好,錢要越多越好,女人要越漂亮越好,男人要越體麵越好,孩子要越出人頭地越好……我們上學的時候,成績要比別人好,考的學校要比別人好,畢業後找的公司要越大越好,職位要越高越好……隨波逐流的追逐使我們精疲力竭,太多的追求使我們失去了心靈的自由。我們沒有時間問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些,還是以世俗的規範為自己幸福的原則?其實這就是在本末倒置了,因為我們的生活其實是簡單的,是隻需順其自然就好的,根本用不著把自己淹沒在物欲之中而喪失掉自我。

秦朝末年,劉邦斬白蛇起義,節節勝利,最後攻到秦都鹹陽城下。秦王子子嬰眾叛親離,隻好選擇投降,劉邦於是進駐鹹陽。

當走進秦王宮殿時,劉邦被這宏偉華麗的建築驚呆了,他連聲讚歎說:“生而為人,就應該住在這裏啊!現在這裏的一切都歸我了,老天爺真是對我格外開恩哪!”

後宮裏的美人為求自保,都出來迎接奉承劉邦,劉邦在花團錦簇之中眼睛都不夠用了,一時心花怒放。

劉邦的大將樊噲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對劉邦說:“你是想奪取天下呢,還是想隻為了眼前的富貴?”

劉邦緩過神來,一時沒有說話。樊噲又說:“我軍占領鹹陽,本來是件好事,但如果你因此不思進取,沉迷聲色,那就是天大的壞事了。如今天下未定,項羽還虎視眈眈,我們還沒有取得最後的勝利,你不該感到滿足啊。”

劉邦明知道樊噲說得沒錯,但還是舍不得這些美人和豪華的宮殿,他迫不及待地想要體驗君王的感覺,就說:“我隻在這裏住一個晚上,不會耽誤大事的。”

樊噲又要開口勸阻,劉邦不高興了,他生氣地說:“我征戰勞苦,好不容易才盼到這一天,享受一下有什麼不可以?事情沒有那麼嚴重,你不必多說了。”

劉邦堅持要住在宮裏,樊噲也無可奈何。

張良聽說此事,急忙趕過來,他開口對劉邦說:“我軍能打勝仗,你能進入這裏,都是因為秦王貪圖享樂,不行仁義啊!一旦貪求富貴美人,人的大誌就會被消磨掉,可見富貴美人並不是好的東西。現在你剛入鹹陽,就想在此快樂,恐怕秦亡之後,便是你的末日了!”

劉邦深受震動,他改變了態度,立刻撤離了秦宮。

劉邦後來能建立漢朝,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能夠納諫,能夠聽從手下的諫言,不致於偏離自己的既定目標。如果他在取得一點勝利之後就驕傲自滿、耽於享樂,那也就是把自己逐鹿中原的理想給放到一邊,而讓暫時的誘惑支配了自己,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還好,劉邦的頭腦還算清醒,沒有讓自己過於留戀醇酒美人,否則漢家天下恐怕也就不存在了。

現在不少人感到心裏浮躁,不能自持,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生活。《菜根譚》裏說:“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希處,識心體之本然。”一個人在寧靜平淡的安定環境中,才能發現人生的真正境界;一個人在粗茶淡飯的清貧生活中,才能體會到人性的真實麵目。

了解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才知道自己要向外界獲得什麼,才不會終日忙忙碌碌結果卻是在追求些自己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

人往往是在生病的時候才感覺到健康的可貴,在親人遠去的時候才覺得應該珍惜相處的時光,在身邊那片綠地變成了高樓時才覺得可惜未曾享受那份天然。

雖然追求簡單的生活在世人眼中是“沒出息”的表現,但是如果這是自己真正覺得幸福的事,那又何必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是沒用的呢?要知道,那些在別人眼中是有用的人可未必有你這樣自在快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