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得意之時要冷靜(2 / 2)

權勢和地位給人罩上的光環,往往使人迷失本性;當光環消失之後,人們最需要做的是找回自我,而不是還生活在逝去的幻影中。重新開始不僅要有勇氣,更要有當初的堅韌與謙和。

清朝雍正皇帝在沒有繼位之前,川陝總督年羹堯是他最得力的親信。當時,諸皇子為了皇位互相攻擊,年羹堯堅定地站在時為雍親王的胤稹一邊。

胤稹當上皇帝後,對有大功的年羹堯視為恩人,封他高官顯爵,還動情地說:“年羹堯忠勇無人能比,我不僅不能辜負他,而且我的子孫也要銘記他。如有人做不到這一點,他就不是我朝的臣民了。”

年羹堯受到皇帝這樣推崇,趨炎附勢的人於是加緊了對他的恭維和“孝敬”,許多人攜帶重金去賄賂他。

年羹堯來者不拒,提拔了很多不稱職的人,有人便勸他說:“皇上厚待你,是因為你從前為國建功。現在你的這些行為,對國家有害,皇上知道了一定不滿,你應該保持清名,不讓皇上對你的看法改變啊!”

年羹堯說:“這是我權力範圍內的事,皇上不會怪罪我的。皇上對我特殊優待,我還擔心什麼呢?”

年羹堯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漸漸驕橫跋扈起來。他外出的時候,連總督和巡撫都要跪道迎送,畢恭畢敬。

一次,年羹堯進宮看望身為雍正皇妃的妹妹,妹妹對他說:“聽說你在外麵十分招搖,引起不少議論,這是不明智的。無論你有多麼大的功勞,終是臣子,以後做事還要講究分寸的好。”

年羹堯對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他仍是恃功自傲,雍正皇帝開始猜疑和忌恨他了。

不久,雍正皇帝嚴詞警告他,說:“你是國家的功臣,更應該遵紀守法,做群臣的表率。現在許多人對你是敢怒而不敢言,難道你是有心讓我為難嗎?”

年羹堯的心腹看出了苗頭不對,勸他說:“皇上這樣指責你,看來他是早有不滿之心了。你要馬上上書自責,也許這樣還能挽回不利的局麵。”

年羹堯不肯謝罪,他說:“皇上把我看做恩人,哪能這麼快就翻臉呢?我若認罪,其他人正好落井下石,我是不能自毀前程的。”

雍正皇帝見他死不悔改,於是解除了他的撫遠大將軍之職,降他為杭州將軍。年羹堯的心腹這時又勸他說:“皇上動怒,日後群臣必定會群起而彈劾你。現在不比從前,你必須馬上放下身價,謝罪求得皇上的原諒了。如果你還是抗拒到底,事情就會更糟。”

年羹堯自覺受了委屈,他不但不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口出怨言,說雍正皇帝對他不講情義。他不厭其煩地對人講述自己從前的功勞,暗指雍正皇帝忘了他這個大功臣了。

雍正皇帝聽到這些消息,更加惱怒。他公布了年羹堯的92條大罪,令他自殺。

年羹堯得誌猖狂,失勢後不思悔過,他的心態沒有絲毫調整,這使他一再犯錯,最後走上了絕路。

人要有能上能下的心胸,在上位不要仗勢欺人,處下位不能怨氣衝天。人生在世一切都是可能的,什麼也沒有不惹禍事重要。

我們看中國曆史的漢朝、唐朝,看西方曆史的羅馬時代,鼎盛的時候,就衰敗下去。家庭也是一樣,興旺的時候,兒女媳婦都驕貴起來了,太驕貴就是泰到極點,否就來了,否到極點泰來了。不但人是如此,曆史也是一樣,社會發展也是一樣,看通了人生,如此而已。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得意時切忌忘形,因為成功永遠是相對的,在成功之時,危機並不是被永遠消滅了,而是潛藏起來了。看不到這些隱患,高枕無憂地大肆行樂,隱患便會悄悄增長,直到有一天浮出水麵。促使成功的奮鬥精神和積極力量一旦消退,導致失敗的各種要素就要強勁反彈,把成功化為烏有了。

人在得意時,總認為快樂可以長長久久,其實這不過是錯覺而已,得意過頭時,危機也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