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人生資本之財富口才篇(9)(2 / 3)

在林肯的一生當中,受學校教育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月,那麼,誰是他的良師呢?肯塔基森林內的薩加林·伯尼和卡裏伯·哈吉爾,印第安納州的亞吉爾·都賽和安德魯·克諾福都是巡回小學教師,他們從這個拓荒者的屯墾區流浪到另一個屯墾區,隻要當地的拓荒者願意以火腿及玉米來交換他們教導小孩子們“讀、寫、算”,他們就留下來。

林肯隻從他們身上獲得很少的幫助及啟蒙,他的日常環境對他的幫助也不多。

林肯在伊利諾州第八司法區所結識的那些農夫、商人、律師及訴訟當事人,都沒有特殊或神奇的語言才能,但林肯並未把他的時間全部浪費在這裏。他可以把柏恩斯、拜倫、布朗寧的詩集整本背誦出來,還曾寫過一篇評論伯恩斯的演講稿。他在辦公室放了一本拜倫的詩集,另外,又準備了一本放在家裏。辦公室的那一本,由於經常翻閱,隻要一拿起來,就會自動攤開在《唐璜》那一頁。當他進入白宮之後,內戰的悲劇負擔消磨了他的精力,在他的臉上刻下深深的皺紋,但他仍然經常抽空拿本英國詩人胡德的詩集躺在床上翻閱。有時候他在深夜醒來,隨手翻開這本詩集,會湊巧看到他有特別啟示或令他感到高興的一些詩,這時他會立刻起床,身上僅穿著睡衣,腳穿拖鞋,悄悄找到他的秘書,然後把一首又一首的詩念給他的秘書聽。他在白宮時,也會抽空複習他早已看熟的莎士比亞名著,也會批評一些演員對莎劇的念法,提出他自己獨特的見解。林肯熱愛詩句,他不僅在私底下背誦及朗誦,也公開背誦及朗誦,甚至還試著去寫詩。他曾在他妹妹的婚禮上朗誦他自己的一首長詩。在中年時期,他把自己的作品寫滿了整本筆記簿,但他對這些創作沒有信心,他甚至不允許最好的朋友去翻閱。

羅賓森在他的著作《林肯的文學修養》一書中寫道:“這位自修成功的人物,用真正的文化素材把他的思想包紮起來,可以稱之為天才或才子。他的成長過程,和艾默頓教授描述文藝複興運動領導者之一的伊拉斯莫斯的教育情形一樣,他已離開學校,但他以惟一的一種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並獲得成功,這個方法就是永不停止地研究與練習。”

林肯這位舉止笨拙的拓荒者,年輕時候經常在印第安納州鴿子河的農場裏幹活,賺取一天三角一分錢的微薄工資,但後來,卻在蓋茨堡發表他人類有史以來最精彩的一篇演說。

馬克·吐溫又是如何培養出他對語言文字的靈巧而熟練地運用能力呢?他年輕時,曾搭乘馬車從密蘇裏州旅行到內華達州。旅程緩慢,且相當痛苦,馬克·吐溫隨身帶了一本厚厚的《韋氏大辭典》。這本大辭典伴他翻越山道,橫渡荒涼的沙漠。

你要想輕易達到林肯、馬克·吐溫等偉人那樣的語言成就,並不現實。但他們的成功之路,足可教你成為一個出口成章的人。

多讀好書,可以豐富我們的思想,使我們獲得新穎的觀點。同時,還能發現靈活貼切的語句,這樣就能豐富你的語言。所以,德國大文豪歌德說:“告訴我,你讀了些什麼,我將要說出你是哪種人。”反過來,你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反映了你的知識、才能、閱曆和修養。從一個人的談吐方式和內容可看出他的素質,可看出他讀了哪些書、擁有哪些思想、有什麼樣的擇友之道,也可以知道他的所作所為和生活閱曆。可以說,談吐囊括了一個人的一切。

在提高你的表達能力方麵,你還應該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研究修辭,留心相同意思的不同表達,使自己的用詞更豐富、談吐更優雅。

另外,不能忽視了聽和說。聽說教育界的前輩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必須認識到看書讀書就是聽他人的話——用眼睛從書麵上聽他人的話,作文其實就是說自己的話——用筆在紙上說自己的話,讀和聽是同一回事,寫和說是同一回事,不能丟開聽和說不顧,光管讀和寫。

如果你聽到別人說出了妙語,你也不妨將它記下來,將來自己需要時就可以派上用場。

總之,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在實踐中練習,這就是所有的秘訣。要想擁有一流的口才,就要下定決心,想盡辦法,勤學苦練,“有誌者事竟成”。

另外,千萬不要害怕!如果你總是心存膽怯,害怕出醜,過分地追求安全感,或是總想等到盡善盡美有十足把握的那一天,才去表現口才,開展交際,那就隻有永遠等下去了。丘吉爾有句名言說得好:“惟盡善盡美者為上,其含意就是癱瘓。”自卑者是心理癱瘓,虛榮心也是心理癱瘓,我們隻有改變心態,樹立自信意識、成功心理,才會在口才上突破,越說越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