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別人的癢癢處
一家女主人打算在她休假期間招聘一名臨時管家來看管她的豪宅,報酬優厚,許多女孩子上門來要求得到這個工作,但最後主人卻在眾多的求職者中選中一位貌不驚人的姑娘,隻是因為她一進門便驚訝地說道:“您這間屋子好漂亮啊!”
女主人聽了這話格外高興,雖然她明知道自己這間屋子遠沒有那麼漂亮。她連女孩的資格都沒問,就毫不猶豫地雇下了她。
人性最深處的需求是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認可,我們如何去讚美別人呢?
與其讚美對方本身,不如稱讚他過去的成就及所屬物。
戴爾和不少朋友的全家都相處得很好,其中與一家夫人的友誼甚至比和她丈夫的友誼更為深厚,當然他們之間的關係絕不會使人產生誤會。本來戴爾隻認識她的丈夫,那麼他怎麼成了她全家的朋友呢?這隻不過是戴爾在與她初次見麵的那次宴會上隨便說出的一句話。
當時,戴爾被介紹給這位朋友的夫人,由於當時沒有適當的話題,就順口說了一句“你配戴的這個墜子很少見,非常特別”,企圖以此掩飾當時的尷尬。戴爾說這句話完全是無意的。因為他根本不懂女人的裝飾品。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墜子果然很特別,隻有在巴黎聖母院才買得到,這是她的心愛之物。隨便說出的這句話,使夫人聯想起有關墜子的種種往事,從此他們便成了好朋友。
當然,這件事可以用“歪打正著”這個詞來形容。不過,戴爾的確是在無意識中選擇了初次見麵時最適當的奉承話。
適當的讚美,確實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潤滑劑,但那些令人聽了肉麻的阿諛奉承則隻會迅速地暴露出一個人的人格與企圖,最終造成被人蔑視的結局。
那麼,對於初次見麵的人,哪一種讚美最有效呢?最好避免以對方的人品或性格為對象,而稱讚他過去的成就、行為或所屬物等看得見的具體事物。如果讚美對方“你真是個好人”,即使是由衷之言,對方也容易產生“才第一次見麵,你怎麼知道我是好人?”的疑念及戒備心。
如果讚美過去的成就或行為,情況就不同了。讚美這種既成的事實與交情的深淺無關,對方也比較容易接受。也就是說,不是直接稱讚對方,而是稱讚與對方有關的事情,這種“間接奉承”在初次見麵時比較有效。如果對方是女性,則她的服裝和裝飾品將是間接奉承的最佳對象。
從這種“間接奉承”的效果來看,與其毫無心理準備地去麵對陌生的對方,不如事先收集可作為“間接奉承”的材料效果更佳。有了這種準備,或許僅僅一句話就能使對方產生找到知己的感覺,很快向你敞開心扉。
日本有位眾議院議員,有次去中東作私人旅行,他遇到了當時人稱“不好惹”的埃及總統納賽爾。作為陌生人,這位日本議員是這樣開始交談的(談話重點):
1.承蒙您百忙中接見,衷心感謝;
2.尼羅河和納賽爾這兩個名字在日本是婦孺皆知的;
3.我與其稱您為納賽爾總統,倒不如稱您為上校,因為我和您一樣,都和英國作過戰,而且都是上校軍銜;
4.英國人罵您是“尼羅河的希特勒”,他們罵我是“馬來西亞的惡虎”;
5.我讀過閣下所寫的《革命的哲學》,充滿了幽默感,讓人愛不釋手,而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僅僅是鼓噪實力至上而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位眾議員的話,句句打動了納賽爾,在納賽爾的內心引起了共鳴。納賽爾笑著說:“嗬,我所寫的《革命的哲學》嘛,那是革命後三個月匆匆寫成的。你說得對,我除了實力之外,還注重人情。”眾議員接上話茬又說:“對啊!我們做軍人的,除了實力之外,還需要人情。我在馬來西亞作戰時,整個戰爭時期,一把短刀從不離身,目的不在殺人,而是自我防衛,但我現在已不需要了。阿拉伯人為了獨立而戰,也是為了防衛,正如我身邊的短刀。”納賽爾大喜,說:“閣下說得很好,以後每年歡迎你來一次開羅。”
交談至此,愉快、融洽的氣氛已經形成。這個眾議員的成功,就在於恰當地給予了對方讚賞。
可見,讚美對方引以為豪之處,就可使對方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