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並非獨立存在的。不快樂是由生活中的負麵思緒伴隨而來的。缺少了這個念頭,不快樂或嫉妒、壓力都無法存在。除了你自己的想法,沒有任何地方可以生出你的負麵情緒。
下次你感到不高興時,請注意你自己的想法,它一定是負麵的。提醒自己,負麵的是你的想法,而不是你的人生。這項簡單的領悟將是你邁向快樂之路的第一步。它需要練習,不過,對付你的負麵思想,可以像對付野餐中的蒼蠅一樣:把它趕走,然後繼續過日子。
93.
越多並不等於越好
問題不在於你沒有什麼,而在於你渴望更多。
我們生活在全世界最富裕的文化之中。據估計,美國的人口雖然隻占全世界總人口的百分之六,但美國人所使用的自然資源,卻占了全球的二分之一。在我看來,如果多就是好,那我們就會一直生活在最快樂、最滿足的文化之中。可是,事實並非如此,甚至相去甚遠。實際上,我們居住在世上最不滿足的文化中。
倒不是說擁有很多東西不好或是有害,我隻是要說,欲望是永不滿足的。隻要你認為越多就越好,你就永遠不會滿足。
我們一旦得到某樣東西,或是達成某件事,大部分的人隻會立刻繼續做下一件事。這會壓抑我們的感激之心。例如,我認識一個男人,剛剛在一個高級住宅區買了一幢美麗的房子。他本來都很開心,可到搬進去那一天,興奮感就消失了。他立刻希望自己買的是一幢更大更好的房子。“越多越好”的念頭,讓他一天都無法好好享受自己的新家。可悲的是,他並非唯一有這種想法的人。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這種狀況。不管是買房子或車子、吃飯、找對象、買衣服,甚至贏得至高無上的榮耀,似乎不論我們做什麼,永遠都不夠。
要克服這個害人不淺的習慣,竅門就是說服自己越多不一定就越好。問題不在於你沒有什麼,而在於你渴望更多。學習滿足,不表示你不能或不應該想要更多,隻是要你知道,你的幸福並不建立在這上麵。隻要你把焦點放在當下,而不要放在你想要的東西上麵,就可以學會滿足你所擁有的一切。當“這樣東西可以讓我的生活過得更好”的想法浮上心頭時,請稍微提醒自己,即使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你也不會滿足,因為這個想要更多的心理,到時一樣還會想要更多。
培養一種新的心態來感謝你已擁有的福氣,用全新的觀點來看待你的人生。一旦你有了這種新的體悟,你就會發現,當你的人生擁有新的事物或新的成就時,你感激的程度也會大大提升。
有一個很好的幸福衡量方法,就是看你所擁有的與你所想要的之間的差別。你可以花費一生去追求更多,永遠去追逐幸福的尾巴,也可以決定要少一點。後者顯然更容易,也更令人滿足。
94.
不斷問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如果你定期檢討自己,問你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你將會發現,你所作的某種選擇並不符合你既定的目標。
在人生的混亂、責任與目標中亂了方寸,是常有的事。一旦迷失了,你就可能會忘記和延遲心所向往之事。我發現不斷問自己下麵這個問題頗有幫助:“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每天大清早,我都會花幾秒鍾問自己這個問題,把它當作例行公事。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能幫助我弄清楚自己的優先順序。它提醒我,盡管我有這麼多的責任義務,我依然可以選擇,什麼是自己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應該把最大的精力投注在哪裏——就是多花時間陪我的妻子和孩子、寫作、內心修持,等等。
這項策略表麵上看起來或許過度簡化,我卻發現它非常能幫助我不偏離目標。當我花一點時間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時,我就更能專注在當下,少一點匆忙,就連孰是孰非都無所謂了。
相反,當我忘記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時,我一下子就看不清楚優先順序,再次迷失在工作中。我會衝出家門、工作到很晚、失去耐心、錯過修持的時間,做一些違背人生目標的事。
如果你定期檢討自己,問你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麼?”你將會發現,你所作的某種選擇並不符合你既定的目標。這項策略可以幫助你統一行動與目標,鼓勵你作更有意義、更有愛心的決定。
95.
排除思考,信任你的直覺
今天就開始信任你的直覺,你會在你的生活中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你多久會對自己說一次這樣的話:“我早就知道應該那麼做”?你是否經常靠直覺知道某些事情,卻讓思考說服自己作了相反的決定?
信任你的直覺,意味著傾聽並相信內心那個安靜的聲音。它知道你需要做什麼,應該采取什麼行動,或者你的生活應該作什麼改變。我們大部分人都不聽自己的直覺,害怕自己不可能知道沒有想通的事情,或擔心合理的答案怎麼可能會這麼明顯。我們告訴自己這樣的話:“那不可能是對的”或“我不可能做那種事”。我們一旦允許思考介入,就會將直覺排除在外。然後我們爭辯自己做不到,而最後我們就真的做不到。
如果你能克服恐懼,不要害怕直覺會給你錯誤的答案,如果你能夠學著去信任它,你的人生將會是一段奇妙的曆險,而人生本應如此。信任你的直覺,就等於去除障礙,直入快樂與智慧的大門。這是張開雙眼、敞開心扉的方法,可以通往你的智慧與慈悲的最佳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