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的“宏文”拉開“文革”序幕(2 / 2)

北京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北京日報》社社長,乃是範瑾,黃敬原先的妻子。黃敬自一九五二年八月起,出任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一九五六年九月當選中共中央委員。一九五七年四月,又兼任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他在大學裏隻讀過一年數學,一年物理,此時為了勝任技術方麵領導工作,每夜自學,竟把福裏斯著《普通物理學》四卷本中的習題全部做了一遍!一九五八年一月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在廣西南寧召開了有部分中央領導人和部分地方領導人參加的會議,即著名的“南寧會議”。會議由毛澤東主持,黃敬也參加了會議。會上,毛澤東嚴厲地批評了一九五六年的反冒進,說反冒進使六億人民泄了氣,會議氣氛變得緊張、激烈。出席這次會議之後,黃敬坐飛機從南寧飛往廣州。在飛機上,黃敬突然舊病複發——一九四四年冬他曾因精神病而不得不休養,這時再度發作了,他在飛機上離開座位站起來,激動地說胡話。飛機抵達廣州,陶鑄聞訊,派人急送黃敬診療。一九五八年二月十日——離春節隻有八天,黃敬遽然病逝於廣州,年僅四十六歲!薄一波主持黃敬追悼會並致悼詞,稱黃敬是“我們黨的優秀黨員”,“在響應中央和毛主席又紅又專的號召上,在我們中央委員中間他是鑽研得比較好的一個。”

在黃敬去世後,範瑾再婚。她擔任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北京日報》社社長。她理所當然關注著姚文元那篇“大作”,曾兩度打電話給上海《文彙報》的熟人,探問此文的背景。她也曾兩度打電話給彭真,請示是否在《北京日報》上轉載此文。彭真說,《北京日報》不必轉載,除了《人民日報》的重要社論各地報紙必須轉載外,像上海《文彙報》上的文章沒有必要轉載。

壓力不斷增大,如江青後來所說:“我們組織的文章在上海登了以後,北京居然可以十九天不給登。後來主席生了氣,說出小冊子。小冊子出來,北京也不給發行。當時我覺得,才怪呢,一個吳晗完全可以拿出來批嘛,有什麼關係!噢,後來才知道,一個吳晗挖出來以後就是一堆啊!可見其難啊!”

知道毛澤東“生了氣”,知道《解放軍報》準備轉載姚文,彭真不得不給範瑾去電話,指示《北京日報》轉載姚文。這樣,在十一月二十九日,當《解放軍報》轉載姚文時,《北京日報》也轉載了。翌日,《人民日報》轉載姚文。又過一日,《光明日報》予以轉載。這樣,江青在上海《文彙報》上發射的“重磅炮彈”,終於在北京“全麵開花”。

江青不斷地通過張春橋,向上海《文彙報》下達“指示”,以求“擴大戰果”:

“姚文發表後,意見很多,但均在地下,要引到上麵來。”

“要采取‘誘敵深入’的辦法,要使敵人感到你‘不堪一擊’,這樣,他就回去,出場。這樣反複搞,他們非上馬不可。”

“前一時期‘海罷’太過了些,敵人不出來。”

“總之,要調動敵人兵力。”

“采取‘圍而不殲’的戰術,環繞此周圍,辟戰場。”

據上海《文彙報》前總編陳虞蓀及總編辦公室主任全一毛對筆者說,那時張春橋簡直成了《文彙報》的“太上皇”。張春橋三天兩頭召見陳虞蓀,向他下達種種“指示”——內中不少來自江青,卻不許作記錄。陳隻得用腦子硬記,一離開張春橋那裏,便直奔報社,複述給全一毛,由全一毛記錄成文,以便貫徹執行……

打著“百家爭鳴”的幌子,上海《文彙報》刊登各種反姚文章,為的是“引蛇出洞”、“誘敵深入”。

於是,“向陽生”出動了——向陽生,亦即中共北京市委文教書記。

於是“方求”出動了——方求,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周揚主持下的寫作組。

一石激起千層浪。姚文元的文章,引出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大論戰——這論戰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