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 3)

在高家,在這個大公館裏,鳴鳳的死和婉兒的嫁很快地就被人忘記了,這兩件同時發生的事情並沒有給高家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大家隻知道少了兩個婢女,主人們馬上又買了新的來代替,綺霞代替了鳴鳳,翠環代替了婉兒,在人的數目上來說,並沒有什麼變動。(綺霞是一個寄飯的丫頭,她的家在鄉下。翠環跟她的小姐淑英同歲,是死了唯一的親人——父親以後被人賣出來的。)在很短的時期中鳴鳳的名字就沒有人提起了。隻有在喜兒、倩兒、黃媽和別的幾個人的心中,這個名字還常常喚起一段痛苦的回憶。

覺慧從此也不再提鳴鳳的名字,他好像把她完全忘掉了,可是在心裏她還給他留下一個難治的傷痕。然而他也沒有時間來悲悼她,因為在外麵又發生了一件事情。

先前在《黎明周報》第六期出版以後,外麵就流傳著官廳要封禁周報的謠言。這個消息自然使覺慧一般人激動,但是他們並不十分注意它,因為他們還沒有這種經驗,而且他們不相信張軍長會讓他的部下這樣做。第七期周報平安地出版了。訂戶的數目又有了新的增加。周報社的社址也已經租好。他們就在商業場樓上租了一間鋪麵,每天晚上社員們自由地到那裏聚會,日裏並不開門(星期日除外),所以連在商業場事務所服務的覺新也不知道覺慧常常到那裏去。

商業場的主要營業是在樓下,樓上隻有寥寥二三十家店鋪,大部分的房屋都空著。周報社就孤單地立在一些空屋中間。每天,一到傍晚就有兩三個青年學生來把鋪板一一卸下,把電燈扭燃,並且把家具略略整理,十幾分鍾以後熱鬧的聚會開始了。每晚來的人並不多,常來的不過六七個,偶爾也有女的,譬如許倩如也來過兩次。他們在這裏並不開會,不過隨便談談,而且話題是沒有限製的,什麼都談,凡是在家裏不便談的話,他們都在這裏毫無顧忌地暢談著。他們有說有笑,這裏好像是他們的俱樂部。

覺慧有時同覺民一起來。不過他並不是每晚都來,覺民來的次數更少。每個星期二晚上覺慧總要到周報社,因為周報的發稿期是星期三早晨,他們星期二晚上要在這裏把稿件編好。張惠如和黃存仁都要來看稿。

第八期周報集稿的晚上,就是在鳴鳳死後的第二天晚上,覺慧照例地到了周報社。他看見許倩如拿了一張報紙對幾個朋友朗讀。她讀的是警察廳禁止女子剪發的布告。這個布告他已經見過了,聽說是由一個前清秀才起稿的。可是就內容來說,不但思想上十分淺陋,連文字也不通順。所以許倩如讀一句,眾人笑一聲。

“真豈有此理,不曉得在說些什麼!”倩如說著,惱怒地把報紙擲在地板上,然後在一把藤椅上坐下來。

“最好把它登在第八期周報的‘什麼話’裏頭,”黃存仁笑著提議道。

“好!”許倩如第一個叫起來。

眾人都讚成。不過張惠如又說應該寫一篇文章把這個布告痛駁一番。這個意見眾人也同意了。大家便推黃存仁寫這篇文章,黃存仁卻又推到覺慧的身上。覺慧因為自己心裏正有滿腹的牢騷要找個機會發泄,並不推辭就在書桌前坐下來。他取了一張稿紙拿起筆就寫。

他先寫了一個題目《讀警廳禁止女子剪發的布告》,然後繼續寫下去,他時而把筆銜在口裏一麵翻看布告。眾人都圍了桌子站著看他寫。他很快地就寫完了。文章並不長,由他自己讀了一遍,眾人說還可以用,黃存仁又動筆改動了幾個字,便決定編在第八期周報的第一版上麵。隻有吳京士,一個年紀較大而且比較謹慎的社員說過一句話:“這一下恐怕會把鼓打響了。”

“不要怕它,越響越好!”張惠如興奮地說。

第八期《黎明周報》在星期日早晨出版了。午後覺慧和覺民照常到覺新的事務所去。他們在那裏坐了不久,覺慧一個人偷偷地跑到周報社裏來。張惠如、張還如、黃存仁和另外兩三個人都在那裏,他向他們問起這一期周報的銷路,他們說還好,剛才在一兩家代派處去問過,據說報一送到,就有不少的人去買。

“你的月捐應該繳了,”做會計的黃存仁忽然笑著對覺慧說。

“明天給你送來吧,今天身上沒有錢,”覺慧摸了摸衣袋,抱歉地笑答道。

“明天不送來是不行的啊,”黃存仁含笑地說。

“他要錢的本領真厲害!我也被他逼得沒有辦法,”張惠如走過來插嘴說,他的三角臉上帶了笑容,他拿手指指著黃存仁。“我今天幹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今天早晨出來,居然在箱子裏頭找到一件去年新做的薄棉袍子穿在身上。這個時候穿棉袍子!太笑話了!我姐姐恐怕會疑心我有神經病。我說我冷,一定要穿著出去,我姐姐也把我沒有辦法。哈哈……”他把眾人都惹笑了。他一麵笑,一麵說下去:“我穿了棉袍從家裏走出來。真熱得要命!……熱得真難受。幸好當鋪離我家還不遠,我走了進去把棉袍寄放在那裏。出來時非常輕鬆,非常舒服,而且又有錢繳月捐。還如今天沒有回家,我剛才在路上碰見他,對他說了,他也忍不住大笑,”他說完又跟著眾人笑了一陣。

“那麼你回去怎樣對你姐姐說呢?”覺慧忽然問道。

“我早想到了。就說後來覺得熱了,把它脫在朋友家裏。她不會起疑心。如果真瞞不住她,就說了真話也不要緊。她也許會出錢替我取回來,”張惠如得意地答道。

“我真……”覺慧本來要說“我真佩服你”這句話,可是隻說了兩個字就住了口,因為他看見兩個警察走了進來。

“這一期的報還有沒有?”那個有胡須的警察問道。

黃存仁取了一份報遞給他們,一麵說:“有的,三個銅元一張。”

“我們不買報,我們是奉了上頭命令來的,”那個年輕的警察搶著說,“剩下的報紙我們都要帶去。”他把這裏剩下的兩束報紙全拿了。

“你們還要跟我們到廳裏去一趟,不要都去,去兩個人就夠了,”有胡須的警察溫和地說。

眾人吃驚地互相看了片刻,都走上前去,說願意跟他們去。

“太多了,我說過隻要兩個人就夠了,”有胡須的警察現出為難的樣子,搖手說。後來他指出了張惠如和覺慧兩個人,要他們跟著他到廳裏去一趟。他們果然跟著兩個警察走了,其餘的人也都跟在後麵。

他們剛轉了彎,正要走下樓梯,那個有胡須的警察忽然回過頭來對覺慧說:“算了,你們不要去了。還是回去吧。”

“這究竟是什麼緣故?你們有什麼理由沒收我們的報紙?”張惠如氣憤地質問道。

“我們奉了上頭的命令,”那個年輕的警察已經把報紙拿下樓去了,走在後麵的有胡須的警察依舊用溫和的聲音答複他們。他正要下樓,忽然站住了,回過頭對他們說:“你們年輕人不懂事,我勸你們還是安分地好好讀書,不要辦報,管閑事。”他說完就慢慢地走下樓去。他們也回到報社去商量應付的辦法。

大家憤激地談論著,各人提出不同的意見。他們談了許久還沒有談出結果。另一個警察來了,他送了一封公函來。張惠如拆開信當眾朗讀。信裏的話十分明顯:“貴報言論過於偏激,對於國家社會安寧秩序大有妨礙,請即停止發行。……”措辭於嚴厲中帶了客氣。這樣的封禁報紙倒是別開生麵。《黎明周報》的生命就這樣地給人割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