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用“心”交往,達成合作有捷徑(2 / 3)

某工地急需一排鋼筋,采購員張鵬接到命令後到物資部門去領,但負責此事的李處長推說工作忙,要等一個月才能送貨。張鵬非常著急,那邊工程馬上就要開工了,怎麼能等一個月呢?後來他從倉庫保管員那裏了解到有現貨,李處長之所以沒有讓他提貨,是因為他沒有“進貢”。得知這個消息,他簡直氣憤至極,真恨不得馬上找到那個厚臉皮的李處長理論一番。

但他竭力控製自己的情緒,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自己手頭一無錢二無物,為那位李處長“進貢”是不可能了。可是工期拖延不得,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最後,他決心和那位處長大人軟纏硬磨。

從第二天起他天天到處長辦公室來,耐心地向處長懇求訴說。處長感到煩,根本就不理睬他。他就坐在一邊等,一有機會就張口,麵帶微笑,心平氣和,不吵不鬧。處長急不得火不得,勸不走也趕不跑。張鵬一副“堅決要把牢底坐穿”的樣子,就這樣一直耗著。等到“泡”到第五天,處長就坐不住了,他長噓一聲:“唉,我算是服你了。就照顧你這一次,提前批給你吧?”張鵬終於如願以償,高高興興地回去交差了。

上麵的例子中,采購員張鵬通過反複催問李處長,直問得那位處長心煩意亂,招架不住,不得不讓他提貨。表麵看來,張鵬是耗費了四五天的時間,但與兩個月的等待時間相比,他還是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試想,對於李處長這樣的人,如果張鵬與他坐下來理論一番,甚至一臉怒氣地去質問他,那麼事情肯定會變得更糟。張鵬知道工期不能耽擱,也知道李處長“作賊心虛”,在這種情況下,反複催問也許是最有效的辦法。

有人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說一位朋友去找別人辦事,拿出煙來遞給對方,對方拒絕了,他便一下子失去了托他辦事的信心。這樣是不行的,這樣的心態什麼事也辦不成。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想辦事又不想張口,有誰會願意主動地把好處讓給你?要是真有那樣的事倒要好好地研究一下對方的動機了。如上例所說,對方不要你的煙,可能是因為怕你找他去辦事,所以才拒絕的。但話說回來,你應該這樣想才對,對方不要你的煙,並不等於你不找他去辦事,盡管他用這種辦法給了你求他的念頭降了溫,正所謂“讓到是禮”,你同他一直是處在同一個高度上講話的。

平常說話辦事就是不管對方答應不答應,采取不軟不硬的方法,反複催問,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即不怕對方不高興,在保證對方不發怒的前提下,讓對方在無可奈何中答應你的要求。不過,使用這種方法要適度,也就是說這種方法不是讓你消極地耗時間,也不是硬和人家耍無賴,而是要善於采取積極的行動影響對方,感化對方,使事態向好的方向轉化。

智慧點撥

如果你決定求人,對方一時不能合作,你不妨一而再,再而三,反複申請,反複渲染,反複強調,那麼就一定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所以,求人辦事要敢於迎難而上,掌握反複催問的方法,不給別人拖延之機,才能讓你的事情早日辦成。

)第四節 充滿底氣才能達成合作

卡耐基金言

人類是理性的動物,不論什麼事情,希望能給別人個說法。

一個公司認為自己生產的咖啡物美價廉,會大受家庭主婦的歡迎。沒想到事與願違,其銷售並無驚人之處。姑且不論味道問題,大概是因為給人“偷工減料”的印象太強的關係。因為在美國,到那時為止,咖啡一直都是必須在家裏從磨豆子開始做起的飲料,隻要注入熱水就能衝出一大杯咖啡來,怎麼看都太過便宜了。

所以,廠商便從“簡單”、“方便”的正麵直接宣傳,改為強調“可以有效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的廣告戰略——“請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在丈夫、孩子的身上。”

這種改變形象的做法,排除了身為使用者的主婦們所謂“對省事的東西趨之若鶩”的內疚。因為“我使用速成食品,一點也不是為了自己的享樂,而是因為可以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到家人身上之故”。此後,銷售量年年急速上升,自是不在話下。

人都是這樣,辦事情講究名正言順,你給他一個名,他是很樂於做些自我欺騙、掩耳盜鈴的事的,尤其是事情對自己有利的時候。實際上,嗜酒者從不主動要求喝酒,卻以“隻有你想喝,我陪你喝”,或者“我奉陪到底”“舍命陪君子”這類借口來達到心願,表麵上既不積極,也不幹脆。

人類是理性的動物,不論什麼事情,希望能給別人個說法。即使是個無賴之人,也不願讓人說自己無理取鬧,他們總會有自己的“歪理”;皇帝殺臣下、除異己,也得對文武大臣有個解釋,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說白了,就是做什麼事情都要“名正言順”。

事實上,求人辦事也要名正言順,要有個理由,有個說法,給個交代,做個解釋。雖然理由隨處都需要,但學會在求人理由上做文章,為自己求人辦事尋找個好理由,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求人就會順利得多。

當然,這裏並不是鼓勵大家采取拒絕承認錯誤的態度或學習顛倒黑白的行為。這裏強調的是,有些人麵對初次見麵的人,就以理虧的口吻說話,這種無謂的謙卑,反而會使自己站不住腳,並無益處。

盡管找人辦事總是要找一定理由的,但具體應該怎樣找理由就應該多一下番工夫了。

智慧點撥

如果你想在交際中如魚得水,就一定要擅長這方麵,即在辦某件事時總要找個理由作為依托,這樣才算圓滿。而且在這種理由的掩蓋下,即使他知道自己的責任,也會一味推卸。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先替對方準備好借口,對方就不會再推辭。

)第五節 利用聲譽,激對方出手

卡耐基金言

處理事務時,不要忘了一個永遠都不過時的招數——激將法。

裴文是大唐開元盛世時期東都洛陽的一位將軍,劍法超群。

他想請人在天宮寺繪製一幅壁畫,於是遍訪各地,但一直未找到合適的畫師。

一日,裴文來到天宮寺,巧遇畫家吳道子和書法家張旭。他熱情迎上前去,主動報上姓名,盛情邀請二位藝術家到一家酒館“便宴”。

席間,裴文虛心請教畫壇之事。吳道子像是遇到知己般大談畫壇境況。裴文直點頭,大叫深刻、精辟,很受啟發。酒過三巡,裴文道出自己的心事,並分別給他們送上玉帛十匹、紋銀百兩,作為作畫、題字的酬禮。哪知二位藝術家笑意全消,立刻冷若冰霜,拂袖而去。裴文見狀,心想大概是兩位藝術家嫌報酬太低,有羞“大師”的名聲。他立即痛心疾首,帶著痛改前非的誠懇表情攔住他們,趕忙賠禮道歉:“二位先生莫嫌錢少,等畫做好之後,我再補齊。”吳道子聽罷,怒從心起:“裴將軍不是太小看人了嗎?”說罷,氣呼呼地轉頭就要走。裴文覺得十分難堪。他想,論社會地位,我不比你們低,我是將軍;論本事,也是各有所長,說不上誰高誰低。你畫畫得好,我的劍術亦堪稱一流。今天我屈尊求畫,反在這公共場合受到冷落,好生尷尬。裴文不由怒氣上升,一時難以壓下。裴文有個“毛病”,一怒就要舞劍,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什麼大師!什麼書聖!畫聖!我看是欺世盜名,徒有其表!光會舞文弄墨,描些香草美人,於世道無補,甚至不能助我盡一份人子孝心……還不如咱手中這把劍,可以斬妖驅邪,換來人間太平。不服氣就來比試比試!”吳道子、張旭聽著,麵麵相覷,不禁汗顏,看罷舞劍,立刻上前說道:“剛才不是我們故意使你難堪,實在是我們太厭惡銅臭味。我們絕不為了錢而出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