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知怎麼搞的,一向精神奕奕的張磊顯得無精打采。原來最近的經濟極不景氣,資金方麵周轉不靈,再加上預算又被削減,使得公司運轉差點停頓。
張磊看這種情形若繼續下去,後果一定不可收拾。於是他實施了一套新方案,並且鼓勵職工:“好好幹吧!成功之後一定不會虧待你們的。”沒想到眼看就要達到目標,卻還是功虧一簣,也難怪他會意誌消沉了。
平日對張磊極為照顧的經理看了這些情形後,對他說:“你最近看起來總是無精打采的,失敗的挫折感我當然能夠了解。我覺得你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你隻是一味地注意該如何實現目標,而忽略了人際關係這種軟體的工程,如果你能多方考慮,並多為他人著想,問題就一定能夠迎刃而解。”
經理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大丈夫要能屈能伸,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管理人員。我覺得你就是太急切了,又總喜歡為職工做表率,而完全不考慮他們的立場,認為他們一定能如你所願地完成工作,結果倒給了職工極大的心理壓力。大概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大家都說你雖能幹,但你的部屬都很難為。每個人都知道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你大可不必再給他們施加壓力。你好好休息幾天,讓精神恢複過來,至於工作方麵,我會幫助你的。”
看了張磊的這一段親身經曆後,你可能也有相同的感觸,那就是:要想獲得別人的信任和體諒,並不是隻靠熱情與誠意便可取得成功的。或許你原本對自己的能幹極有信心,但往往會因過分能幹或熱心,而給別人帶來跟不上的感覺,自己也會有挫折感。這一切都是因為你不曾站在他人的立場,為他人著想。
你隻有從關懷對方的角度出發,多為對方著想,才能贏得對方的信任和認可。我們要獲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須先去替別人著想,對別人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支持,至少要做出關心別人的舉動。
諸多實踐證明,當你希望獲取他人信任時,不妨讓對方充分地說出他的意見,而你則在認真傾聽的同時,隨時保持詢問對方意見的風度,以盡力從對方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必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衝突,使取信於人變得更加容易。
智慧點撥
信任是一種連接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我們應當學會讓自己表達出對他人的信任,善於將信任的感情傳遞給其他人。這樣也是贏得他人信任的基礎。隻要你能奉“設身處地為他人想”為圭臬,便可減少許多困擾。
)第四節 作善意的傾聽與附和
卡耐基金言
精於傾聽的人,是不會做一部沒有生氣的錄音機的,他會以一種積極投入的狀態,向說話者傳遞“你的話我很喜歡聽”的信息。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來證明聽者的態度對說者有著極大的影響。
實驗者讓學生表現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結果上課的教授照本宣科,不看學生,無強調,無手勢。實驗者又讓學生積極投入傾聽,並且開始使用一些身體語言,比如適當的身體動作和眼睛的接觸。結果教授的聲調開始出現變化,並加入了必要的手勢,課堂氣氛生動起來。
由此看出,當學生表現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教授因得不到必要的反應而變得滿不在乎起來。當學生改變態度,用心去傾聽時,其實是從一個側麵告訴教授:你的課講得好,我們願意聽。這就是無聲的讚美,並且起到了積極的效果。
可見,傾聽時加入必要的附和,是非常有必要的。行動勝於語言,身體的每一部分都可以顯示出激情、讚美的信息,可增強、減弱或躲避、拒絕信息的傳遞。
誰都知道,多聽別人說,自己才了解得到對方更多的信息。然而,不是每個聽力正常的人都懂得傾聽的藝術,尤其是想討對方歡心的時候,僅僅靠聽就完全不夠了,更重要的是要會適時附和對方。
精於傾聽的人,是不會做一部沒有生氣的錄音機的,他們會以一種積極投入的狀態,向說話者傳遞“你的話我很喜歡聽”的信息。他們會適當地使用眼神交流,進而增強聽的效果。這種眼神是專注的,而不是遊移不定的;是真誠的,而不是虛偽的。發自靈魂深處的眼神是動人心魄的。同時,他們也會做一些必要的“小動作”。例如,身體向對方稍微前傾,表示你對說者的尊敬;正向對方而坐,表明“我們是平等的”,這可使職位低者感到親切,使職位高者感到輕鬆。
傾聽並不意味著默默不語,除了做一些必要的肢體語言外,還得動一動自己的嘴。恰當的附和不但表示了你對說者觀點的讚賞,而且還對他暗含鼓勵之意。
當你對他的話表示讚同時,你可以說:
“你說得太好了!”
“非常正確!”
“這確實讓人生氣!”
這些簡潔的附和讓說話者為想釋放的情感找到了載體,表明了你對他的理解和支持。
同時,聽者還可以用一些簡短的語句將說者想傳達的話題歸納一下,能夠使說者的思想得以凸顯和升華,同時也能提高聽者的位置。
當然,我們還可以向說話者提一些問題。這些提問既能表明你對說者話題的關注,又能使說者更願意說出欲說無由的得意之言,也更願意與你進一步交流。
不僅如此,附和地傾聽本身還是一種讚美。它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別人,有助於克服彼此間判斷上的傾向性,有利於改善交往關係。在入神地傾聽別人談話時,你已經把你的心呈現給對方,讓對方感受到了你的真誠。我們去傾聽別人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設身處地地去感受他們的幸福、痛苦與歡樂的時候,使我們能夠把對方的優點和缺點看得更清楚。而這些結論再通過我們有效的附和來傳達到對方心裏,這才能算是一次完美的交流。
對於領導來說,適時附和地傾聽職員的談話,在有助於充分了解下情的同時,也說明了你對下屬的體貼和關心。這種沒有架子的平民領導到哪兒都會受員工歡迎的。在朋友之間,這種附和式地傾聽則能促進情感,加深相互間的理解,引發精神上的共鳴。
所以,與他人交談的時候,你若想討對方歡心,想把交流愉快地延續下去,那麼,請不要隻是傻傻地傾聽,要學著適時地附和。
智慧點撥
入神地傾聽並在適當時間附和有利於對方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對方明白我們的傾聽是對他的尊重以後,他同樣會認真地聽我們說活,這樣大家彼此的交流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第五節 有效的信息才讓人信服
卡耐基金言
交際中,如果不消除對方不信任的心理狀態,你與他溝通任何事情,哪怕是請他幫個小忙,他都會擔心你在利用他的無知,因此根本不會與你合作。
小李和小張是同時進入同一公司同一部門的同事。領導見他們比較合得來,於是就把他們兩人分到了同一個項目組。
某日,領導要出差,臨行前分別在網上給小李和小張留言,說讓二人加加班,將手頭的項目提前一周完成。小張看到消息後,本想去告訴一下小李,但由於消息上寫的是:“小李、小張:我這兩天出差,你們組的項目因客戶加急,麻煩加速進行,在本周日上交成果。”他認為小李一定也收到了消息,便主觀認為隻要把自己承擔的那部分工作周日做好,到時候與小李彙總上交即可。誰料,小李的電腦當天出了問題,導致小李根本沒有看到消息。同時,雖然小張和小李都非常熟悉自己的業務範圍,但對對方的業務,則隻是略知一二。加之兩人性情都比較內向,又認為對方肯定知道自己不精通對方的領域,所以平時就很少相互交流,隻是業務上默默地合作著。